环球时报特约记者王斯报道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美发达国家一直呼吁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合作”应对危机,但少有声音提及一项更重要的问题——是否应该给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更大的发言权。要知道,即使是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三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都拥有比中国更大的投票权。英国《金融时报》对此评论道,西方现在仍认为,7国集团是重新设计全球金融体系的合适平台。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在一篇题为《亚洲重新觉醒的怨恨》的文章中明确指出了IMF在国际金融领域表现出的明显的对亚洲国家的“偏见”。文章说,IMF、伦敦和纽约资本市场对那些老牌、富裕的英语国家有一套规则,对亚洲新兴国家有着另一套规则。文章还提出了“怎样做才能终结IMF有目共睹的偏见,让债权国在活动中有着更多的发言权”这样的问题。
这种“偏见”还表现在西方主导的国际金融组织对待亚洲国家联合救市的态度上。与对上个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后的“清迈协议”赞赏有佳不同,这次世界银行对亚洲国家的联合行动却投了否决票。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夫人15日表示,中国、日本和韩国已同意注资建立危机基金,为东南亚地区遭受金融危机影响的银行提供支援,并称世界银行也已初步承诺,为该基金提供100亿美元资金。但世界银行随即对此予以否认,世界银行负责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副总裁亚当斯在15日晚些时候发表声明中说:“我们不预期一个区域机制的设立,而且没有讨论在区域层次提供基金的承诺。”
“照我说的做,别照我做的做,这就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对待发展中国家时一贯的做法,这一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中国社科院的一位专家说。这位专家说,关于是否救市,某些国家对中国近乎“威逼利诱”,他们关注的是所谓的“中国应承担的责任”,并没有要和中国分享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权力的意思。不过这种“责任”和“权力”不对等的悖论只会让西方国家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相关链接:
责编:张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