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0日电 香港《文汇报》今日刊载凤凰卫视评论员、百家战略智库理事何亮亮 的评论文章。文章认为,金融海啸改写国际政治版图:美国光环退色,七国集团形同虚设,欧盟出现裂痕,而中国则显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全文摘录如下:
金融海啸席卷各地,目前这一前所未有的全球性危机仍在发展中;从国际政治的层面来看,金融危机既是政治的结果,也影响政治发展。
美国光环退色
金融海啸源于美国,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未能及时监管美国大行的严重金融问题,自是反映了其政治体制的不足,而过去美国一直将自己的政治体制标榜为最好的制度,特别在冷战之后,不惜发动战争和“颜色革命”,在其它国家试图建立美式民主制度。华尔街的金融大鳄凭借美国的强大国力与美国政府的不作为,在美国国内以两房的房贷、在国外以各种巧立名目的债券与投资组合,巧取豪夺,制造金融和经济泡沫,如今泡沫破灭,大鳄名誉扫地,助其得逞的美国政治体制也因此蒙受负面影响,至少,美国以外的人们,在不再迷信甚至抗拒美式金融游戏的同时,对美式民主也不再迷信和盲从。
美国的软实力在金融海啸中受损,如何修复,能否恢复到全盛时代,都值得关注。
七国集团无用
金融海啸肆虐,七国集团束手无策;这个本来就是为了协调与共同解决经济问题的西方发达国家俱乐部,现在面临危机,无能为力。世界银行行长佐立克近日提出,七国集团必须扩大为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墨西哥和南非的13国集团。此一倡议能否得到中俄等6国的一直响应,还是疑问;佐立克的设想能够成为现实,对于解决全球加入危机应有帮助。这一设想,不仅反映的是佐立克本人的想法,是西方主流精英面临危机的反映,更是冷战以来多强涌现的反映。
七国集团扩展为13国集团,这一构想本身就说明,现存的由西方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已经无法维系,必须依靠各大新兴国家一齐参与行动,缔造新的国际秩序。这一趋势对于联合国的改革,对于未来处理国际性与地区性危机,具有指标意义。
欧盟裂痕扩大
欧盟在金融海啸受害很大,是欧盟成立特别是扩大至27国以来,首次面临的最严重的危机。欧盟10国时期是比较理想的,当时的成员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相若,即使遇到金融海啸,应对的能力也比较强,衍生的问题也没有这么复杂。冷战后欧盟的迅速扩大,使欧盟实际上出现了发达与相对不发达两个板块,后者希望依靠欧盟发达板块,加快本国的发展并且坐享欧盟的红利。金融海啸一来,欧盟内部的不平衡立即成为尖锐矛盾。欧盟最发达的国家德国史无前例地为本国的私人银行存款担保,立即在欧盟其它国家引起连锁反应,一部分成员国群起效尤,一部分国家则担忧本国政府无法担保,而存款将流入德国。这种经济民族主义如果扩展,则欧盟的基础就受到严重侵蚀,“各人自扫门前雪”,欧盟的解体就不是危言耸听了。
中国举足轻重
金融海啸发生以来,中国的态度与动向在国际社会非常引人注目;因为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之一,而且中国拥有世界最多的外汇储备(近2万亿美元),即使今年第四季度增长可能放缓,但是中国仍然是世界各大国中经济增长强劲的国家,13亿人口、巨大的内需市场与进口能力、巨大的储蓄能力与很强的避险能力(人民币不能完全自由兑换与不被迫持续升值),使得中国被视为金融海啸避灾减灾的重要力量。
相比美国,中国对自己的实力与影响有清醒的认识;北京在表示愿意共同参与对金融海啸的救灾的同时,更多的是认清方向制订政策,发展自己,中国的稳定与繁荣,就是对世界危机的最大救助。当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美国减轻金融危机,也是帮助中国自己。
不过美国在此危机时刻决定恢复对台军售,却很不合时宜,此举使中国民众特别是青年一代对美国产生强烈的反感;如果中国政府考虑帮助美国缓解金融危机,将会面临强大的民意压力,而这却是美国造成的。
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影响力越来越大,在金融海啸之后将更为明显。
俄国卷土重来
8月俄罗斯肢解格鲁吉亚之后,在美国和欧洲引起广泛的批评,但是欧盟没有也无法对俄制裁;金融海啸对俄罗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并非致命。1998年的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的打击是空前的,也导致普京为代表的俄新一代精英的反思。普京执政8年,俄罗斯恢复了元气并且对西方不再迷信。普京总理日前批评美国是金融海啸的罪魁祸首,并非意气用事,只是指出事实。
耐人寻味的是,欧洲小国、也是北约成员国的冰岛受金融海啸袭击遇到困难,愿意为冰岛提供80亿美元紧急贷款的,不是北约盟主美国和欧盟的大国,而是俄罗斯。见微知着,未来俄罗斯在欧洲,必然是软硬实力交替使用,欧洲、中近东的地缘政治格局必然因金融海啸的冲击而产生巨变。
责编:李二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