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满成在自己简陋的家中露出憨厚的笑容,生活虽贫穷但他很满足。
“好人易司法”,这个叫法连易满成自己都忘了始自何人何时。这个在当地通用的称呼,表达了人们对他的尊敬,他工作上有自己的一套,既能给领导分忧,又能给群众解难。
易满成的心里,时常记挂着五件事:维护社会稳定,及时处理和遏制群体性事件是当仁不让的“要事”;在新的形势下拓宽视野,创新思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是他考虑的“新事”;党委政府难以处理进而交办的影响当地和谐稳定的信访和纠纷案件是他的“大事”;有些如不及时排除就会酿成矛盾与纠纷的苗头和动向,是他经常关注的“小事”;工作得到各级充分肯定,百姓拥护,一方平安,是他感到温暖和宽慰的“喜事”。
在燕子乡、在鹤峰,在恩施州,无数干部、群众见证易满成的“心事”。
“两办一所”调处纠纷
杨国兴抹了把脸上的汗说:“老易啊,这个案子没法办了。”
“先别急,我再看看。”易满成喝了口水。
2005年6月,燕子乡楠木村的大场坝里,一场家庭赡养纠纷的调解听证会在这里举行。
火辣辣的大太阳晒得人黑、汗水流,杨国兴心里急:“四个儿子、一个女儿,都不赡养老人。一个上午了,硬是没法解决。”
易满成开口了:“麻绳子穿草鞋,一代传一代。你们现在怎么对老人,以后你们的子女也会这样做。”
轻描淡写地几句话,小儿子走过来,背起老人头也不回地走了。他服气:又不是他易满成的爹,他都能这样耗到午后不吃饭,做儿子的还能为些芝麻绿豆般小事不管老人?
事情有了转机,杨国兴拍了下易满成的肩膀:“行啊,老易!”
时任燕子乡综治办副主任的杨国兴,自从跟易满成一番谈话后,就跟老易一起频频出现在矛盾纠纷的调处现场。
与易满成的家庭情况差不多,杨国兴的爱人也是体弱多病。在乡政府一碰面,两人总会互相问候一下,但马上就转到工作上来。
“现在矛盾纠纷越来越多,我一个人也搞不过来。我们人民调解跟综治维稳工作性质是一样的,我们两人联合,你看怎么样?”
“行啊,跟党委汇报一下,我们一起搞。”
2001年,燕子乡司法所、综治办合署办公。2004年,易满成兼任燕子乡信访办常务副主任,“两办一所”开始联合运作。
“在燕子乡,60%的信访案件都是用调解的方式来解决。”易满成说。
相关新闻: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