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农业种植已经从传统的靠天吃饭发展到四季常鲜,老百姓的餐桌越来越丰富,全年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新鲜蔬果。
践行大食物观,重要的是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可持续和高质量的食物供给。对于水果来说,季节性强,特别是在夏季集中上市的水果,供应、储存、保鲜等环节都制约着水果的高质量供给。
国新办就“走稳走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 谱写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举行发布会。云南省政府党组副书记王显刚在会上表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加快建设特色农业强省。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均耕地面积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上世纪80年代,福建的食物总量匮乏、品种单一,每年需从外省大量调入粮食和蔬菜。解决“吃饭”问题,必须打开思路,向科技要出路。
我国耕地资源有限,但草地、林地和海洋湖泊资源丰富,还有很多荒地和盐碱地。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必须转变观念,把思路打开,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
民以食为天,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其中,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是践行大食物观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打开思路,向陆地要粮食、向海洋要粮食,树立大食物观,是我们这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发展战略、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