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财经新闻 > 正文

系列访谈:争取市场经济地位是双赢博弈
——争取市场经济地位系列访谈之四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16日 15:04)

  争取市场经济地位系列访谈之四:争取市场经济地位是双赢博弈

  ——访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王万山博士

  争取市场经济地位的谈判实际为政治和利益所左右

  中国经济时报:您正在澳大利亚访问学习,一定也知道中国政府在争取市场经济地位方面的一些外交努力?

  王万山:一直很关注。继美国和欧盟拒绝给予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之后,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尽管有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南非等少数几个国家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但如果美国、欧盟和日本等这些贸易大国不予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就无法真正实现。

  毫无疑问,谈判为政治和利益所左右,在这一轮的听证和评估中,美国和欧盟都特意扩大了中国市场经济的缺陷,比如美国扩大了中国的劳工问题和汇率问题,认为我国劳工权力“无保障”,从而大大降低了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认为中国故意压低人民币币值,从而使中国的出口产品价格大幅降低。实际上,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低来自超量供给,而非“无保障”,美方当然也知道中国目前有近两亿的剩余劳动力。中国也非故意压低人民币币值,人民币汇率近几年一直是盯住美元不动的,并且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时也是如此。事实上,美国故意只在贸易顺差上批评中国的汇率政策,难道他们真的傻到看不到中国的银行坏账?因为加上中国的银行坏账因素,人民币的汇率不见得低。又如,欧盟否定了中国其5项标准中的4项,即中国在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公司治理机制、私有财产和破产法及金融规范4方面不达标。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目前在上述4项的确存在缺陷,但欧盟也知道,应看到中国的明显进步和“60分”门槛,而不是百分百要求中国。

  中国经济时报:在澳大利亚那边人们是如何看待中国在争取市场经济地位方面所做的外交努力的?澳大利亚政府的看法在当地媒体上有什么报道没有?

  王万山: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入市”也有所关注和报道,其主要的新闻媒体如主流报纸《世纪》、《太阳先驱报》、《澳大利亚人》和ABC电台、雅虎澳大利亚网站等都有相关的消息报道,但都是轻描淡写,没有太多评论。其经济方面的门户报纸《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倒较为关注,并发表了几篇消息加评论的文章,如4月28日发表《中国新政治王子试图迷住维尔》,5月5日发表《自由贸易协定悬挂在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请求上》,5月15日发表《中国安抚投资者的疑惧》,6月22日发表《中国全面出击贸易地位》,6月29日发表《欧盟拒绝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请求》等。从这些文章来看,调子基本平和。如《中国新政治王子试图迷住维尔》一文指出,“中国以澳大利亚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作为澳中自由贸易协定的底线”,因为中国看到“澳大利亚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将是中国获取欧美承认的良好杠杆”。

  《中国全面出击贸易地位》一文指出,“中国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是中国在三年前加入WTO后的一次最大努力”;“没有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处在被动的反倾销调查中”。

  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网站上没有直接的评论,只有一些与中澳自由贸易协定内容相关的文章,其中有一篇直接分析了中澳自由贸易协定和澳大利亚给予中国市场国家地位的文章,指出澳大利亚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障碍不是太大,并不需国会批准,而且澳大利亚依据WTO规则还可以继续使用第三国产品替代价格,即当中国的出口产品没有可比的市场价格或是出口商不配合海关调查的时候。

  中澳贸易互补性很强,且贸易额基本平衡,近年来双方贸易发展很快,2003年贸易额达到135.6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30%。澳大利亚是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澳大利亚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三大进口来源地,第四大出口市场。澳大利亚正在忙于扩大自己的自由贸易区,已和新加坡、泰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目前正与美国谈判签订事宜,与我国的自由贸易协定可行性研究最迟也在2005年10月完成。因此,只要澳大利亚政府过得了产业界的咨询关和中国把握好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明年获得澳大利亚承认应该不会成问题。

  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是双赢博弈

  中国经济时报:如果冷静客观分析,您认为我们从这些“事件”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王万山:很明显,美欧在中国争取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要高价的背后是害怕对华贸易中的贸易逆差,而反倾销是他们目前降低逆差的最好手段之一。但冷静和客观分析,美欧的标准对中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又有相当的借鉴作用。当然,在谈判中,为了国家利益我们不可能完全按对方的“标准”开价埋单,比如汇率问题等。但抛开意识形态和政治色彩而论,中国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确实存在对方所指出的一些不足。同样为了国家利益,我们应该朝着这些具有借鉴意义的标准靠拢去实施我们的改革,以期早日建立我国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所以,争取市场经济地位不能单单停留在政治运作上,应该坚持深化市场体制改革。在相当程度上,中国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是双赢博弈。

  以谈判为契机,加快改革,以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中国经济时报:那您认为,中国当前在这一双赢博弈中,应有什么作为?

  王万山:我认为,以谈判为契机,顶住压力加快改革,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具体来说,主要有几方面:

  ——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控制,建立市场服务型新政府。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控制是中国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跨过的一道坎。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力求实行三方面改革:一是全面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必须根据国际市场规则对现行的各种市场准入限制进行调整、撤消和废除,特别要清除那些阻碍民营企业、国外企业和产品进入市场的差别性限制;二是解除条块分割的行政篱笆。在市场准入和运行上必须实行全国立法执法的标准化和统一化,彻底改变地方政府、各产业部门自己制定、自己解释和自己执行法规的现状。三是政府职能改革应朝着服务市场的方向。应由控制市场模式向服务市场模式转变。目前中国市场秩序尚没有摆脱混乱的状况,伪劣产品泛滥,信用缺失,在相当程度上是政府职能错位的表现。

  ——放开手脚全方位深化所有制改革,早日健全公司治理机制。所有制为何重要,就在于它直接影响公司的治理机制从而影响整个市场的产出效率。所有制改革必须在几方面下硬功夫:一是解决国有企业的退出问题,包括进一步收缩国有企业的领域,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国有企业退出应加快实施和执行破产法,解决好破产企业工人的补偿和生活保障问题;减持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份,逐步实现全流通;二是乡镇企业民营化。应在清产核资和产权界定,明确集体资产的产权主体的基础上推进镇企业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向民营化转型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加快金融市场化的步伐,完善资本市场运行制度。金融市场的成熟度是市场化进度的最佳体现。我国加入WTO后,金融市场来自外部的压力日渐明显,能否建立起完善的金融市场制度成为中国经济今后能否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

  ——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建设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市场制度体系。现阶段,我国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的重点应放在严格市场执法,严惩假劣伪冒和交易欺诈,力求恢复市场信用上。着力于两点:一是清理、核查和惩处暗中勾结和地下交易。二是清理整顿市场中介组织。应以同国际惯例接轨作为目标,规范中介机构资格认定。

  ——建立基于现实条件的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重点推进失业、养老和医保制度改革。全球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将使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的现象增多,市场和经济波动性也将加大。因此,建立完善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市场平稳运行、经济均衡发展的基础,也是劳工制度完善,经济上质量的基础。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加快我国金融市场化步伐的重点应放在哪?

  王万山:首先,应加快发展包括同业拆借市场、国债回购市场、票据市场、短期债券市场在内的货币市场,同时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人民币汇率政策,应从目前单一的盯住美元制度转变到盯住一揽子货币制度,并扩大汇率的波动范围。资本市场完善方面,一要规范主板市场,加强对资本市场的全面监管,强化对上市公司违规操作的惩罚措施,减少政府政策对资本市场的直接干预和影响;二要加快从审批制向审核制度转变,同时大力培育债券市场成长;三要培育机构投资者。

  其次,我国应培育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市场主体。应加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造和股份化改造,应尽快着手隔离呆账,拆分“银行航母”和组织上市;规范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股份制合作银行。

  第三,尽快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应禁止政府对商业金融机构的干预,使金融资源能按市场配置,同时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的运作程序。

  中国经济时报:那建设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市场制度体系的着力点应放在哪儿?

  王万山:加快市场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地区、部门、行业垄断和封锁,废除阻碍全国市场统一的各种规定;加强市场设施建设,发展大宗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完善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建立健全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制度,切实提高政府价格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加快物流中心的规划与建设步伐,搞好供销、仓储与交通等不同环节的衔接与配套,努力建设现代化的物流配送市场系统;发展连锁经营和配送,鼓励各类连锁企业延伸发展;建立以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的运输平台和以邮电、通讯、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平台,合理配置资源,形成物流、信息流与商贸间的协调和互动。

  王万山简介 海南乐东人,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研究员,经济学、管理学双博士,国际经济学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政府规制理论。现正在澳大利亚南澳大学访问学习。(记者 杨良敏)

责编:范小利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