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从DeepSeek国产大模型火爆全球到春晚人形机器人惊艳亮相,从“独角兽”“瞪羚企业”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各地密集出台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划。今年以来,中国各地争先布局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产业发展新赛道,以技术突破和场景创新重构产业竞争格局。
受益于中国新能源产业和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苏南京一家企业开发生产的多款测风激光雷达及智能监测设备,今年第一季度产品产量翻了一倍,产品已在多个重点城市建设并投入使用。
江苏南京牧镭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杨亚丽称:“低空经济对气象数据的微尺度要求极高,我们通过多模型融合技术和硬件升级,构建了高分辨率的立体三维低空气象服务系统,将气象从传统的公里级分辨率降到了10米级。”
江苏省日前提出,到2027年,全省开辟20个国内领先的新赛道,培育80家独角兽企业、3.8万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65%。
人工智能从2024年开始被列入四川省“一号创新工程”,当地加快布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在四川绵阳的一家机器人企业,技术人员正抓紧调试即将交付的人形机器人。
天链机器人市场部经理范毅文称:“目前我们正在赶制未来两个月的产品订单,产品将发往华东、华南,主要用于教育科研等领域。”
北京、深圳、杭州等大城市也围绕“赛道名片”展开差异化竞争,“独角兽之城”北京目前拥有独角兽企业115家,数量和估值持续保持全国第一。杭州倾力打造“六小龙”企业集群,深圳提出到2027年,累计培育瞪羚企业1000家、独角兽企业80家,将深圳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集聚高地。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武文生称:“各地各个城市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因地制宜参与新赛道的竞争,将进一步提升新赛道的发展水平。”
除了在一些特定赛道“单兵突进”,中国整体的新赛道发展也渐成体系,覆盖到产业领域的方方面面。日前发布的《中国新赛道体系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5年中国新赛道体系已形成6大方向、28个主赛道和103个新赛道,产业、数字、科技方向的新赛道裂变与扩容正在加速。
简体
繁体
拼音
蓝底黄字
黄底黑字
黑底黄字
原始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