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中奎
STEM教育并不只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的简单叠加,其核心是通过跨学科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培养具备多学科知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STEM[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教育被认为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与先进科技产业紧密相关的学科领域,旨在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随着全球科技创新不断加速,加强培养掌握先进科技的创新型STEM人才已成为各国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举措。202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2届大会决议在中国上海设立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UNESCO IISTEM),标志着国际社会着力加强STEM教育在全球的发展。
跨学科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协同创新
从理论逻辑看,STEM教育的核心理念是通过跨学科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培养具备多学科知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STEM教育理念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哲学观特质。其核心观点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强调教育要使学生在学校中知识的获得与在生活环境中的实践活动相联系。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和学会共存,是人文主义教育观的支柱,强调教育要注重对个体批判性思维、独立判断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和媒体素养等的培养。STEM教育所强调的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教育观。
超越传统分科教学的育人理念
作为一种育人理念,STEM教育迎合了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趋势,是对传统的以分科教学和校园育人为主导的教育方式的一种超越。对我国而言,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龙头作用,秉承交叉融合发展的理念,以重大科学问题和社会发展现实需求为导向,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构建多层次、跨学科的STEM学科专业发展生态是加快增强高校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能力的重要抓手。由此,从我国的国情教情出发,科学把握STEM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的核心内涵、推进高等教育STEM人才培养,要从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战略要求,以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模式为重点,以学科交叉、高挑战度、探究式教学和项目驱动为抓手,推进高校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建立深度融合的跨学科课程体系,深化项目制学习等教育教学改革。同时尤为重要的是以“头部企业”工程为牵引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通过多方协作构建以解决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产业发展实际问题为着力点的创新人才培育共同体,凝聚起创新人才培养的强大合力,破解“工科理科化”等困境,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内涵。
关键要义在于推动学生探究式学习
从实践逻辑看,作为一种建构主义教学方式的STEM教育,其关键要义在于推动学生探究式学习,改变传统课堂以单一学科知识结构为内容、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知识传输形式为主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以问题解决为导向,有机整合多学科知识和跨学科实践学习,在协作解决问题和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实现科学核心素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如高校允许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探究类项目式学习(PBL)、科技部强调的在重大项目实施中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等,已经成为开展STEM教育的主要方式,也已成为推进高校形成研究型教学、探索式学习、个性化培养的教学特色,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教育教学方式。(作者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简体
繁体
拼音
蓝底黄字
黄底黑字
黑底黄字
原始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