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虚拟现实技术硬件产业链逐渐成熟,虚拟现实电影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近日,国家电影局也发布了《关于促进虚拟现实电影有序发展的通知》,正式将虚拟现实电影纳入了电影管理和扶持范围。不久前,全国首家虚拟现实多厅未来影院在陕西西安落户,通过将文化与科技相融合,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观影体验。
在西安的这家虚拟现实未来影院里,观众正在体验一种全新的电影形式——XR电影。XR即扩展现实技术,包含了AR增强现实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与MR混合现实技术,利用硬件设备结合多种技术手段,将虚拟的内容和真实场景融合呈现。XR电影则是通过这种技术,使得观影方式从“静态观赏”升级为“动态沉浸体验”。
观众 何静:非常震撼,首先那个人物刻画非常逼真,从服装、造型、肤色等等感觉很逼真。而且看到里边的话,学习了很多的历史的文化,看到了很多古迹。那个色彩,包括动作,包括场景的切换,都非常好,很流畅。
据影院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影院已推出了两部原创XR电影。无论是华丽的唐代盛会,还是神秘莫测的秦始皇陵,都被制作团队精心还原,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
虚拟现实电影项目相关负责人 苏翼飞:当你戴上眼镜的一瞬间,你就会穿越到我们影片所表达的那个年代。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是跟当时的历史文化休戚相关的。“文化+科技”才会是最有力量的新质文化生产力的表达方式。
虚拟拍摄技术拓展影视创作边界
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电影的生产制作过程当中。其中虚拟拍摄技术也已经成为许多剧组拍摄的刚需,那么什么是虚拟拍摄技术呢?
在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LED虚拟拍摄应用技术研究联合实验室”的虚拟拍摄影棚里,一面巨大的LED弧形立屏和天幕屏组成了虚拟拍摄的背景。通过摄影机追踪和光学捕捉以及实时的渲染,可以让在棚中的拍摄,马上就能呈现出逼真的效果。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 影像制作技术研究处副处长 刘知一:比如现在我要拍一个戴着头盔在户外骑行的这么一个镜头,我们在传统的绿幕或者蓝幕拍摄的影棚里面,拍到的头盔反射出来就是绿色或者蓝色,后续我们就需要一帧一帧地去处理掉,去替换成我们的蓝天白云。那我们在现在的虚拟影棚里面,我们通过天幕投上去的蓝天白云的数字场景,大家可以看到我头盔里面反射的就是一个特别真实的蓝天白云,这样就为我们后期大大节省了工作时间。
此外,虚拟拍摄还可以提供数字场景的快速更换。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 影像制作技术研究处副处长 刘知一:不受到咱们物理天气条件的限制,包括我们实际物理场景比如说我们今天要拍一个沙漠明天要去海边,那你如果没有这种虚拟环境的话,你要去实景你可能时间都要花在路途上面。
虚拟拍摄已成为当下许多剧组的刚需,正在帮助导演天马行空的创意落地生花。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视频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 周逵:以前可能会即便有一个好的想法,那么很可能就因为比如说这个制片各方面的限制,它没办法那么好落地,而虚拟现实虚拟拍摄现在这种技术可以将周期变得更短,那么对于公司来讲的话,它可能缩短周期对他们来讲就是节约成本。
全球虚拟拍摄专利数量中国占比超5成
日前,在知名知识产权分析机构(IPRdaily)发布的《全球虚拟拍摄技术发明专利排行榜》榜单中显示,来自中国创新者的虚拟拍摄相关专利申请占比已经超过五成。
据榜单显示,来自中国创新者的虚拟拍摄相关专利申请占比为52%,日本占比为22%,美国占比为20%。其中,位列全球榜首的中国企业有80件虚拟拍摄发明专利,远超第二名日本企业的60件专利。此外,排行榜中的第三、六、七、八名也都是中国企业。中国企业虚拟拍摄相关专利申请规模的集体增长,代表着内地影视行业在虚拟拍摄领域的不断探索和后来居上。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视频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 周逵:现在在整个行业内,对于虚拟拍摄的功能价值和未来,它的重要性其实已经达成了一个广泛的共识,近两年其实国内的虚拟拍摄的相关的知识产权是处于一个爆发的状态,有大量的这样的公司在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都积极地介入,这也呈现出一个非常好的创新的状态。
在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期间,多项“中国智造”的专利技术,已作为基础设施面向影视行业开放。
虚拟拍摄发明专利发布企业负责人 许佳:我们的主要专利集中在多种颜色的校准和管理以及空间定位上,目前其实虚拟拍摄里面,像我们这次发布的AI灯光,包括我们的实时法术,都应该是行业内的首次发布和应用,应该在国际上目前都是比较领先的。
(总台央视记者 许盼盼 吴成轩 侯潇扬 许辉)
简体
繁体
拼音
蓝底黄字
黄底黑字
黑底黄字
原始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