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扩面增量

来源:经济日报 | 2023年12月05日 07:26:51
经济日报 | 2023年12月05日 07:26:51
原标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扩面增量
正在加载

  普惠金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来,金融机构积极发力普惠金融,引金融活水浇灌各类涉农主体,尤其是破解涉农小微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如何打通普惠金融在涉农领域中的堵点?如何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接下来,在做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上还需要持续深化。

  构建多元服务体系

  普惠金融从提出至今已取得长足进步,普惠金融理念不仅逐渐深入人心,还建立了多层次供给服务体系。从涉农金融服务来看,各类金融机构积极推动乡村振兴,聚焦金融服务领域主动理顺机制、扩面提质,把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到田间地头。

  近期,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这为普惠金融的落地实施指明了方向。《实施意见》提出,引导各类银行机构坚守定位、良性竞争。推动各类银行机构建立健全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专家表示,银行机构服务“三农”领域不能一哄而上,不同银行要立足自身客群特点,开发特色金融产品,循序渐进服务“三农”领域。

  从宏观上看,金融机构正在加速推进普惠金融建设,普惠金融服务“三农”路径和线路图变得更加明朗。比如,大中型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通过建立单列信贷计划等专营机制延伸普惠金融服务范围;地方法人银行结合自身定位,强化普惠金融战略导向,利用人缘、地缘优势服务小微、“三农”客户;政策性银行则开展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转贷款业务合作。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表示,在服务乡村振兴时,强调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可以满足乡村地区的小微企业和农民的融资需求。传统金融机构对于小微企业和农民的贷款审批标准较高,难以满足他们的融资需求。而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可以引入更多非银行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等参与乡村金融服务,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贷款渠道,帮助小微企业和农民解决资金问题,推动其发展壮大。

  随着普惠金融的深入推进,金融服务覆盖面逐步扩大,尤其是县域和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发展迅速。目前,全国银行机构网点覆盖97.9%的乡镇,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2023年三季度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5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1%,增速比上年末高1.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6.63万亿元,同比多增1.17万亿元。

  涉农贷款持续增长是普惠金融精准滴灌“三农”的具体体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要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三农”领域,更好满足其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保障重点领域投入

  今年以来,银行机构围绕农田建设、乡村特色产业等重点领域,强化普惠金融服务,加大涉农持续投入,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效果。

  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要夯实农田建设这个基础。今年,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明确,按照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要求,聚焦土壤改良、农田排灌设施等重点领域,在承贷主体、还款方式、贷款期限上给予差异化政策倾斜,探索推广全域综合整治等模式,助力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

  “普惠金融在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叶银丹表示,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土地整理、水利设施、农机具等方面的投资。然而,由于农民和基层村集体等缺乏资金,难以承担高额的投资成本。此时,普惠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提供贷款、信用担保等方式,为其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缓解资金的投入压力。

  此外,做好乡村特色产业的信贷帮扶也是普惠金融发力的重点,金融机构应加大对特色产业的融资力度。“有了这笔周转资金,村里客家熏鸡厂就能开足马力生产了。”江西全南县大吉山镇田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李振球表示,每到年底,当地客家熏鸡销量大幅增加,以往苦于缺少周转资金,村集体合作社出现产能跟不上、客户流失等问题。为拓宽特色产业融资渠道,全南县联合农商银行启动“金融村官”派聘工作,为农企、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涉农产业注入金融活水。今年1月份至10月份,“金融村官”模式累计发放涉农贷款26.83亿元,惠及农户9664户。

  “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板块,是促进农民增收、稳定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其发展存在薄弱环节需要普惠金融服务提供有效支持。”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丹表示,银行普惠业务要满足乡村重点领域差异化产品与服务需要,提升乡村普惠群体金融获得感。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的支持应有秩序、有重点,精准滴灌乡村重点领域特色产业,才能扎实推动我国乡村振兴取得全面成就。

  普惠金融赋能乡村重点领域发展,可触及量多、面广、小额的农业经营主体资金需求。专家表示,在金融机构普惠业务支持下,乡村重点领域发展可获得周期上与区域上的资源调度,农业主体信息不对称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这将促进金融资源更合理配置到“三农”领域,推动乡村小微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

  创新优化金融产品

  创新优化金融产品、降低融资成本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目标。长期以来,无论是个体农户还是村集体组织,融资成本过高是普遍问题,制约了乡村产业发展。从目前基层乡村金融产品来看,个别银行机构普惠金融存在着贷款产品结构单一、利率高、放款慢等特点,客户准入门槛高、贷款可得性低的现象较为常见。

  比如,为降低金融风险,很多银行机构普遍存在金融产品设有附加抵押担保要求。这种形式的抵押担保,无疑给广大轻资产小农户提高了资金准入门槛。此外,由于基层金融机构信贷手续繁琐、人性化服务不足等现状,加之基层金融机构会考虑金融风险防范等问题,往往采用限制手段抑制了涉农信贷的实际需求。

  专家表示,金融机构要丰富支持农户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优化对农户的信用贷款服务。信用贷款对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水平和资产实力有着较高要求,依靠传统方式为用户量身打造信用档案,不仅耗时费力,还需要巨大的财力支持。想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金融机构就需要不断创新信用贷产品,满足涉农客群金融需求。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信贷业务是建设银行普惠金融及涉农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信用贷”是建行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客群研发的信用类贷款产品,日前,全国首笔“集体信用贷”在陕西安康财梁社区经济合作社成功投放,授信金额500万元。建设银行机构业务部基层政府团队负责人表示,为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建行已为全国超过1.3万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精准画像”,为融资服务提供信用评价,提升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融资的便利性,解决了农村市场产品少、服务贵、流程长的痛点。

  降低融资成本,强化涉农主体韧性。专家表示,对商业银行来说,持续创新贷款产品、降低融资成本有利于快速提升普惠贷款规模,在巩固存量客户的同时拓展新客群。未来,商业银行还需创新数字化经营模式破解融资贵的难题,进一步强化场景与涉农主体对接,以适配不同行业、不同客群需求,进而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扩面增量。

编辑:谢博韬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扩面增量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