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宁波6月9日电(记者 林波)在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中,中国作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承诺。“双碳目标”之下,低碳发展的“潜力股”——乡村如何向绿而行,激活“共富基因”?
走进全国首个生态环境教育特色小镇——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大堰镇,群山披绿,县溪蜿蜒。古称“连山”的大堰镇背倚天台山余脉,位居横山水库上游,森林覆盖率达77%,是“一江清水送甬城”的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地。
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对工业有着天然的限制。在共同富裕赶考路上,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依托“绿水青山”的资源型产业,大堰镇让“家门口”的“绿水青山”成为货真价实的“金山银山”。
2017年起,大堰镇在箭岭村先行试点探索“生物酵素+环保集市+志愿协会”垃圾分类模式,实现厨余垃圾利用率达100%,出村垃圾减少90%,箭岭村也成为当地有名的“零污染村”,该模式还在大堰镇张家村、万三村等村推广。
如今,走进箭岭村,山明水秀,屋舍俨然,地上无烟蒂,河道无杂物,山上田头无垃圾。这个拥有近300人的村庄,每天产生的垃圾通过村内的酵素工坊,制作成了生产环保酵素。
“环保酵素功效很多,经过稀释后,可以用于洗碗洗衣,厨卫、玻璃窗等家居清洁,也可当作肥料养护土壤、减少虫害,流入下水道还可以净化河流湖泊。”在箭岭村村民刘安芬看来,环保酵素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只要将红糖、新鲜蔬果皮和水按照相关比例放入酵素桶内,并预留发酵空间,定期开盖搅拌放气就可以了。
据大堰镇箭岭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国介绍,“零污染村”建设初期,该村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张贴公告等方式组建了一支60多人参加的志愿者队伍,邀请各领域专业人士对志愿者定期进行培训。
此外,大堰镇还统筹布局“以竹代塑”绿色产业矩阵,结合“云耕大堰”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牵手”胡庆余堂、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等,凝聚产业技术合力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
2020年,全国首个生态环境教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落户大堰。近日,投资6200万元、总建筑面积约5300平方米的箭岭环境学习中心正式揭牌,来自各地的学生,可以通过这里了解垃圾分类、生态环保、循环经济等绿色理念。
数据显示,2022年,大堰镇累计接待游客67.5万人次,留宿12.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3亿元。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的浙江,“护绿”已成为该省乡村的“共识”。
为保护一棵树而改变房屋朝向,在存量农房屋顶安装光伏设备,停车场设有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海岛登山健身步道……在舟山市定海区新建村,一幅幅铺展开的美景图背后是当地净零碳理念的贯彻。
2019年,新建村成为入选联合国人居署净零碳乡村规划中国案例,几年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依托净零碳乡村建设实现了华丽蜕变。
无独有偶,在宁波市鄞州区湾底村,该村重点开展地源热泵新技术应用、建设零碳电力驿站、应用智能有序充电技术、引导分布式新能源“光储”一体化建设等多项措施,从“电力减排”方向入手,通过政企密切配合,实现节能减排。
当下,在浙江,一张看不见的“网”正深挖乡村“绿色”资源,探索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振兴之道。
简体
繁体
拼音
蓝底黄字
黄底黑字
黑底黄字
原始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