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在该国与伊拉克边境陈兵十万,随时准备越境打击库尔德工人党武装,美欧及周边国家高度关注。11月24日,土美两国军方代表举行会谈,讨论联合打击事宜。
土耳其,这个具有特殊地理位置、多元文化汇合的国家,再度成为世界焦点。记者近日来到这里,在与“东方之眼”和“西方之眼”的对视中,梳理地缘格局的变迁。
土耳其马尔丁省米迪亚特镇上的一对库尔德母女在家门口休息(摄于11月8日)。土耳其东南部的马尔丁、舍尔纳克、迪亚巴克尔等省均为库尔德人聚居区。目前,由于库尔德工人党武装问题,土耳其在东南部边境陈兵超过10万。位于迪亚巴克尔的空军基地更是战机起降训练频繁。尽管战事当前,但土耳其东南边境的库尔德人却生活照常。新华社记者郭磊摄
土耳其是一个横跨欧亚的奇特国家,96.9%的领土位于亚洲部分,但就是凭借着仅占国土面积3.1%的欧洲部分,土耳其占据欧亚大陆的分界线、黑海与地中海之间的水道——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站在博斯普鲁斯跨海大桥上,欧亚只在一步之间,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所围出的马尔马拉海中,湛蓝的海与蔚蓝的天连为一色,白云在风中飘忽变幻,恰如这里曾经历和正在经历的世界风云。
走进土耳其,便听土耳其朋友这样说:“土耳其的伟大在于她可以用西方的眼睛来看待东方,也可以用东方的眼睛来看待西方,因为这个国家同时拥有东方之眼和西方之眼。”在这里,东方与西方,历史的洪流汇合冲撞;世间万象,纷繁复杂。
“脱亚入欧”之路坎坷曲折——
加入欧盟成为土耳其人难圆之梦
或许从没有一个国家在加入欧盟的进程中像土耳其那样艰难。曾有一位土耳其政治家说过:“我们的祖先不远万里从东方来,就是为了做欧洲人。”土耳其早在1963年就成为欧共体的联系国,1987年正式申请加入欧盟,但在历经44年的努力后,土耳其仅仅取得成为入盟候选国这一实质性成果。土耳其国父也是土耳其共和国的缔造者凯末尔在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建国时就提出,“脱亚入欧”是土耳其未来发展的唯一途径,必须将现代土耳其打造成为一个“欧洲国家”。“摘掉面纱、换上西装、奔向西方”是对凯末尔为土耳其所制定的长久国策通俗而准确的描述。
凯末尔之后的历届土耳其政府都在遵循着“脱亚入欧”的基本国策。在冷战期间,土耳其独特的地缘政治位置对西方阵营具有重要意义。早在1952年,美国就将积极向西方靠拢的土耳其拉入了北约。土耳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可以将苏联强大的黑海舰队阻挡在黑海里,从而保障了西方对地中海的控制。在那个时期,土耳其与欧洲各国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土耳其在经济、政治和军事各个方面都切实感受到了“脱亚入欧”政策所带来的好处。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的作者亨廷顿曾明确地将土耳其定义为“一个世俗的、民主的、市场经济的穆斯林国家”,这也代表了西方社会对土耳其的看法。土耳其的尴尬正由此而生。欧盟在事实上就是一个以基督教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国家联盟,它对土耳其提出的改革经济和政治的要求,只不过是表面问题。迄今,欧盟还缺乏接受一个以伊斯兰教为信仰基础的国家成为其成员国的勇气和魄力。
2007年,萨科齐当选法国总统。其著名言论就是,“我不同意土耳其加入欧盟,原因很简单,它在亚洲而不在欧洲。它们(包括土耳其和北非的阿拉伯国家)可以组成一个地中海国家联盟,作为欧盟的重要伙伴”。但土耳其明确拒绝了除入盟之外的所有妥协方案。土耳其执政的正义与发展党副主席马尔扬曾说:“如果土耳其不能加入欧盟,不管对错,都会发出一个信号,即欧洲永远不会接受一个穆斯林国家,这就会助长那种不同文明之间冲突无法避免的观点。”
屡屡碰壁的经历在土耳其内部也激起了争论。部分土耳其人认为,土耳其是欧洲国家是不争的事实,加入欧盟与否都不能改变这个事实。更有人指出,在漫长的入盟之路上,土耳其颁布了数以千计的改革计划,甚至不惜牺牲自身利益,但前景依然渺茫。
更多相关新闻: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