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社会记录]梦想 现实(上)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4月04日 08:03 来源:CCTV.com
     
    [内容速览] 北京小伙子于凌罡所提倡的蓝城式生活,除了环境优美、交通安全之外,还有一个设想是需要被注意的,那就是蓝城的开发模式。根据于凌罡的设想,蓝城应该是由政府规划管理,由住房人投资合作修建的,因为是合作修建,没有了地产商的高额利润,所以造价很、便宜,另外,小区公共设施股权属于全体业主,这是蓝城计划的基础。
进入[社会记录]>>

    CCTV.com消息(社会记录):

     梦想 现实(中)  

     阿希和阿华在深圳工作,不久前他们都买到一套房子,价格是每平米1600元,这个价格要比周围的楼价便宜了一倍以上。

    阿华:一直都买不起,这个集体购防要便宜多。

    阿华说的集体购房不是单位集体购房的意思,而是一个叫“合作建房”的组织召集的,三个月前的2006年12月22号,深圳的合作建房组织召集80多人,买下了由法院拍卖的两栋工厂宿舍楼。

    阿丘:合作建房!这个词估计您也不陌生了,2003年底,一位叫于凌罡的北京青年首先提出了合作建房的计划,据于凌罡解释说,所谓合作建房,就是大伙自己凑钱,一起买地盖房子,实现抛开房地产商,住进更便宜、更合算房子的梦想。于凌罡提出合作建房的计划之后,全国很多地方都有人相继效仿,两年之后,这一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除了刚才咱们看到深圳的阿华他们之外,温州也获得了很大的突破。

    2006年11月15日,温州的200多名合作者成功地买下了一块土地,目前他们正在做盖楼前的准备,根据他们的测算,房子盖好以后,造价大约是5300一平米,而周围新开发的楼盘,现在的售价已经在一万元左右。

    温州领头人赵智强:现在看到的是荒草凄凄,垃圾成堆,那么再过一年多,这个楼就盖起来了,可能会盖成我们个人合作建房,是第一个典范,第一个成功的楼房。

    阿丘:合作建房实现突破!这事经媒体报道以后,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先说高兴的:除了很快就可以搬进新居的合作者之外,很多买不起房不能安居乐业的人也很高兴,因为合作建房也可能是一个新的选择。

    街采:对于我的梦想来说最主要是这个房子,我觉得它能实现我这个梦想。另外,有经济学家指出:合作建房的出现,因为挤掉了房地产商的利润所以实现了低地造价,而降低房价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

    当然了,也有表示不欢迎的人,他们是房地产开发商,他们在不同的场合发表观点,对合作建房提出过质疑。

    阿丘:无论评价如何,温州和深圳参加合作建房的人都在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其他城市也期待着早日成功,但是,有一位参加合作建房的人却深感失落。这个人,不是专家,也不是房地产开发商,而是第一个提出合作建房概念的北京青年于凌罡。

于凌罡    

    于凌罡:略微有点不爽,我的方案被别人抄袭了,而这个抄袭的也不给我打个招呼,哪怕是借一借,用一用,他也没有这个招呼。

    这位就是于凌罡,两年前,于凌罡提出合作建房计划后,他也一直和许多合作者一起,在北京找合适的地方买地建房。但在其它城市已经取得突破的时候,合作建房第一人于凌罡和他的合作者们,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至今却没有任何突破性的进展。

    于凌罡:事实上我们的房子方案,买地、包括整个的测算,都是他原封不动拿过去的。

    阿丘:同样的的操作方案,为什么,又怎样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呢?从今天起,《社会记录》将用三天的时间来讲述合作建房的故事,探讨他们背后成败得失的规律。——我们的故事要从于凌罡说起,这位最早提出创意,最早实践,但至今仍然还在奋斗着的年轻人。

    2005年8月6日,北京的天气预报说,有一个叫“麦莎”的台风,将要在第二天袭击这个城市,对于北京的市民来说,台风是一个相当陌生的名词。为此,有关部门做好了应急的准备,市民们也开始减少出行。

    记者:以前经历过台风吗?

    村民:以前没经历过,心里有点紧张,想着就跟去年的海啸似的 。

    就在那一夜,于凌罡也在为竞拍一块土地做着最后的准备,那一夜,于凌罡和他的合作者,也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于凌罡:可以这么讲,那次其实从理论上来讲,其实我们已经成功了。我们有3800万,离我们正式决定去进拍卖场的底线差了200万,其实钱差的不多。

    阿丘:于凌罡说自己已经成功,意思是说他们为了这次拍卖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早在几个月前,于凌罡就和三百多名合作者成立了蓝城公司,还精心选择了一块位于北京市芍药居的土地,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两天后,这块他们考察了几个月的土地就要公开拍卖,只要凑齐4000万保证金,就可以进场竞标。可眼下,保证金还差两百万。按照于凌罡他们的规定,每个参加的人要缴纳15万,要再凑两百万,那就意味着还要增加十几个人,这样的工作,能不能在一天之内完成呢?

    那一夜,于凌罡决定召集29名股东开会,讨论如何筹集最后的两百万的问题。按照公司的安排,每一位股东都要负责联系十几名合作者,所以,能不能找到十几个愿意参与的人,筹到这关键的两百万,他们是最清楚的。

    于凌罡:我们只来了16个股东,当天气象台也跟我们作对,报道说有一个台风叫“麦莎”要进北京,结果那天晚上就弄的昏天黑地,很多人不敢来说怕被台风堵在路上。

    那一夜,台风最终没有到达这个城市,而于凌罡也没有等到所有的股东,在长时间的等待以后,于凌罡不得不向到会的股东们宣布:放弃这次竞拍。

    于凌罡:那块多好一个项目,大家的目标就是那。最后没有办法,就是放弃了。

    阿丘:几个月的努力,在最后的时刻放弃,其原因仅仅是因为查最后的200万块钱,想想真让人觉得惋惜。说到这里,我得给您补充一个信息:在合作盖楼的几个环节里,买地的难度最大,如果那天于凌罡他们凑齐了两百万,进了拍卖场并拿下这块土地,那合作建房破涕的第一声,恐怕就不是温州,而是北京了。但生活没有如果,一切都没有假设!

    记者:我有点难以理解,对这30个股东那么重要一件事,就为区区一个天气就阻碍了。

    于凌罡:也有一些人他心里对这件事有想法,就觉得这件事,没有达到他心里预期的便宜,确实有这个状态。他觉得听了这个东西,因为毕竟当时我们给大家的文件是6750。

    阿丘:看来,两年前的那场失败,除了天气之外,还另有原因,这个原因就是价格。刚才您也听说了,这块地如果于凌罡他们能拿下来,最后建成房子的价格是每平米6750元!这个价格,让不少参与者犹豫了起来。

    老张:这个价位咱们承受不了,确实是承受不了。 

    

    老张是合作建房的第一批参与者,台风之夜的那天晚上,老张没有参加。老张是一家工厂的退休工人,全家的收入加起来每个月只有不到五千块钱,老张说,6750元的房子,他这样的条件,根本买不起。

    老张:几乎每年的春季,就是在国贸或者是在军博的房展会,我几乎都去参加,我就去看一看,看看这个楼盘什么样,价格什么样,然后有的我也去看过一些,我看那一些都是比较远一点的。

    这块位于北京东北四环芍药居附近的土地,就是两年前于凌罡他们想要购买的土地。这里离机场和中央商务圈CBD不远,周围还有不少知名的学校和大医院等等,在北京,可以说是相当好的点段。当时,周边楼盘的售价已经超过8000,按说,合作建房6750元的方案已经远远低于周围的市价,但还是高出了一些合作者的消费能力。

    阿丘:时隔两年之后,于凌罡说,实际上,即使在那个地段,也还有办法把房价再降1500块钱,也就是说,达到5000出头!这就要先跟你说说底商的概念了。

    一般住宅楼的底层因为可以作商铺,所以价格要都比其它楼层贵好几倍,在房地产项目中,这一块的利润是最丰厚的。在芍药居的那个项目中,如果能把底商卖出去,用这部分利润去补贴建房成本的话,那最后每一个合作建房的最终价格,就可以再便宜1500块钱左右。

    阿丘:而这样一来,像前面那位老张就完全可以承受了,但是,这一方案,于凌罡始终都没有接受。

    于是,台风之夜,一部分股东缺席了,事后于凌罡得知,缺席的股东没有找到可以承受6750价格方案的人。

    于凌罡:好多事确实挺有意思的,在当时说起来真是心里真有点委屈,最后的结果就是说,我们在保护老百姓利益的时候,其实老百姓并不理解我们。

    阿丘:时至今日,于凌罡还显得有点委屈,可是,明明可以把价钱再降下来,于凌罡却坚持己见,还觉得自己这是保护老百姓的利益,这话又从何说起呢?

    “在蓝城里,不堵车,不修路,不污染,交通安全有绝对保证,理论上可以达100%破案率,生活质量是现在的城市无法比拟的”,这是于凌罡在一份叫“蓝城”的城市规划里写下的词句,早在90年代中期,他就热衷于编制这个规划,目前已经编了十个章节。

    阿丘:您也能看出来,于凌罡编织的是一个梦,但他就是一个要将梦想变为现实的人,合作建房就是他实现梦想的开始。

    于凌罡:我觉得可以先做一个小的,我虽然不能直接做一个大的蓝城但是我可以先做一个小的房子,一个楼几百户大家在一起过这种蓝城式的生活。

于凌罡制作的宣传片    

    于凌罡所说的蓝城式生活,除了环境优美、交通安全之外,还有一个设想是需要被注意的,那就是蓝城的开发模式。根据于凌罡的设想,蓝城应该是由政府规划管理,由住房人投资合作修建的,因为是合作修建,没有了地产商的高额利润,所以造价很便宜,另外,小区公共设施股权属于全体业主,这是蓝城计划的基础。

    于凌罡:在蓝城里面大家去生活的时候,每个人消费的钱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返回给他自己,我们讲蓝城所有的商业娱乐设施都是有50%的股权属于老百姓,老百姓自己消费的同时还能给自己挣到钱。这种很完整经济学上的理念,而且在生活上来讲每个蓝城都会很健康。

    阿丘:说到这你可能明白了,为什么在芍药居的项目中,于凌罡坚持不出售底商。因为只有底商属于自己,合作者们才能过上无忧无虑的、蓝城式的生活。

    于凌罡: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个底商卖出去,当时就可以卖出去,这样的话可能大家可以签一个五千多的协议,但是这样的话对大家并不合适,因为底商卖出去之后,永远都不是你的了。而按4850结算的时候,只要你熬过贷款期,也就是十几年的时间,可能十到十五年的时间我们熬过贷款期,之后所有底商的收益都是大家的。我们当然不希望底商永远都不是大家,这是我们开始提的原则,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大家做做了很多的牺牲,但是大家并不理解我们提出来的价格。我们当时跟老百姓说了,如果买房的时候,如果大家都按6750去结算,去登记,但是最后你给钱的时候,只给4850每平方米就可以了。但是老百姓并不愿意。

    记者:也许他不相信你的说法呢?

    于凌罡:也许是不相信,但是我相信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之后,淡化了我们的声音。

    就是我们的声音在很多程度上被其他各种各样其他的声音淡化了,而老百姓对很多的风险,或者对质疑反而相信了。更容易听进去。

    记者:这样非常容易理解。

    于凌罡:对,因为老百姓对这些美好的事物总是觉得存在后面的风险。

    于凌罡::我们讲要拥有全方位的好生活。

    这段影像拍摄于台风之夜之前几个月,那时候,于凌罡家每天都要接待许多想要参加合作建房的人,每一个人到来之后,于凌罡都要给他们讲述蓝城计划的美好,但合作者们,大多数并不能理解于凌罡的理想。

    老张:参加合作盖楼的这些人都是草根,都是最纯粹的老百姓他们最朴实的想法,我花最少的钱买了一套我自己能够住的房子,这是最基本的东西,你知道吗?

    老张:你住进来根本就不用交物业费,你还得到非常高级的享受,非常高尚品质生活的享受。或者说还分钱的这么一种状态,这个太脱离实际了,这是一种理想化的实际。

    赵智强:我们这个小区规划设计,我们以后在业主大会上要讨论的,就是我们拿出来大家来讨论,你觉得哪一套好,哪一套更好,小区怎么搞?怎么绿化好?

    合作者 曾雪秋:您是说我们想怎么样打扮我们自己的家。打扮好一点,住的舒服一点。然后让大家住得舒心,住得满意。

    赵智强:我们大家会像关心我们自己一样慢慢成长一样的,你不仅得到一套房子,整个小区以后的规划都有你的功劳在里面,这个里面可能是一般房产项目所不具备的。

    两年后的2007年,于凌罡的梦想在深圳和温州相继实现。和于凌罡不同的是,温州的合作建房从一开始就决定将地商全部出售。

    赵智强:就是我能真正住上一间便宜的房子,能真正住上我比社会上的实惠的房子,这是最重要的。

    这是于凌罡的母亲,在于凌罡上小学的时候,他母亲和他一起上街,结果发生了交通事故,她的母亲去世了。于凌罡说,他脑海中萌生蓝城计划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母亲。

    于凌罡:当时我母亲出车祸的时候我在车上,车上发生碰撞之前的那一瞬间,我突然想法我就到对面去坐了,结果我刚坐下就发生了车祸,我母亲从车里甩出去了撞在树上,完了就重伤,我当时从车上跳下来我很清醒,我去拦车,我当时记着外面是雨夹雪,完了我去拦车,拦了一个车不停,拦了一个车不停,最后我站到马路中间,那个车过不去停在那儿急刹车,我没任何害怕,我就叫我车上大人把我母亲抬上车,那个印象我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

    蓝城的英文名字叫line city,就是轨道城市的意思。于凌罡认为,轨道交通是最安全的,最不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在母亲去世以后的岁月里,在于凌罡成长经历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研究交通、研究城市与人的生活。

    于凌罡:在这种状态下我总希望为我的母亲做点什么。但是我知道我无论做什么,也挽回不了我母亲的生命。我唯一能做的就作为一个孩子,我希望不要让别人的孩子也受到这样的痛苦。

    阿丘:我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过一篇评论,说于凌罡的梦想,能否实现先不说,透过这份规划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份“期盼”令人心动,这是普通老百姓对安居乐业、对幸福生活的期盼。说心里话,于凌罡的蓝城计划究竟能不能实现我不知道,但是,一个年轻人怀揣着这样一个理想,并且愿意为这样的理想去努力,实在是令人尊敬。

    于凌罡: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梦想,但就好象很多人不相信合作建房能够买到地一样,最终有一天蓝城会很快的实现。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周一至周五22:30首播次日9:30,15:30重播

    Emai至shehuijilu@vip.sina.com或shehuijilu@vip.sohu.net提供新闻线索

责编:魏宇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