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连线]诊断120(二)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24日 13:52)
CCTV.com消息(东方时空):2004年2月1日,39岁的重庆市云阳县居民沈腾洲突发心脏病,因为抢救不及时,在家中猝死。死者家属矛头直指120急救电话,执意认为自己拨打120,要的是就近的县人民医院,而实际上来的却是距离远的县中医院,一个城市里有两个120,而老百姓却并不知情。他们认为正是这种120的混乱导致了沈腾洲的死亡。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3月2日重庆市卫生局联合重庆市通信管理局紧急下发文件,从其他医院收回120,把所有的急救号码统一归在县人民医院,要求各通信运营公司严格执行,严禁擅自将120电话接入名单之外的其他医疗机构。
记者:自从重庆市卫生局下发了一个整合120医疗资源的通知之后,记者看到,从3月3号开始,你在云阳的任何一部电话上拨打120,都会被接进设在人民医院的急救站,但是也是从这天开始,中医院再没有得到一个从120急救站转过来的病人,对于这一点,中医院觉得不公平,它觉得医疗资源被垄断了,究竟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究竟什么样的资源整合方式,才是对老百姓最有利的,接下来介绍三位嘉宾,我们第一位嘉宾是重庆云阳县卫生局的局长陶宏宽,你好,第二位是北京急救中心的主任赵永春,同时他也是一位急救管理方面的专家。第三位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张强博士,非常欢迎三位加入我们的节目当中。首先我想问一下陶局长,因为我们知道从3月3号开始,我们已经在任何的云阳的电话上拨打120的话,都会被接到挂靠在人民医院急救站去了,你们为什么要这么整合?
陶:便于统一指挥。
记者:这个急救站本身在行政系统上跟人民医院是剥离的?
陶:依托人民医院建立的。
记者:就是其实急救站所有组成人员是人民医院的人,是这意思吗?
陶:现在是。
记者:您认为云阳中医院具备急救的能力吗?
陶:我们中医院具备急救的能力,是二级一等医院,而且很多大型设备,人员还不错。
记者:接下来我问一下张博士,中医院觉得这对他们不公平,就是说无论谁打,都被接到人民医院去的,他觉得这是一种垄断,对他们不公平,您怎么看?
张:120是什么?我们首先认为还是一个公共服务,跟一般救援选择还是不一样的。在急救的时候,我们时间是非常紧迫,可能一秒两秒决定你的生死,这时候消费者是很难有能力选择的。设立一个120的统一资源,这样可以尽快地减少医患和我们医院卫生机构之间地信息交流,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一个比较准确的医疗信息,这样的话我们就有可能拯救生命。这时候我们120是一种资源平台给一个医院,作为一个医院,如果不相对隔离,或者说没有相对独立性,医院现在要求有一定经济利益追求的时候,必然有一定的动力是什么,有可能我们把病源进行垄断。
赵:我非常同意张博士对120紧急救助的特服电话的定位,它是属于人民大众的。这个120电话是全国统一的急救电话号码,120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地市以上这样的城市原则上可以建立独立的急救中心,就是说120电话是设在急救中心的。这个实际上两层意思,一个是尊重了现实的情况,一个又考虑到120电话的功能的定位,对于县级来说,要充分利用急救的卫生资源,卫生部规定,可以在县里边找一家实力比较强的医院挂靠到县里边。
记者:云阳最初的时候想把120急救站挂靠到人民医院,也是符合国家规定的,而且很多的县也是这么做的?
赵:对,是的。这里面如果说把120电话建立在某一家医院里可能存在着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而使一些病人没有能够得到及时高效快捷的服务。
记者:我想问一下陶局长,我们记者采访的结果,从3月3号,所有的120归并到人民医院之后,并没有分过诊,您怎么看?
陶:我们现在加强监督的建立,比如我们现在与电信有关技术人员进行连接,我们电话按下免提键的同时按下录音键,以便于我们卫生部门对他进行行政的监督,同时我们准备在其他相关的医院抽人加入急救站,进行全面的监督。
记者:张博士,您是搞公共管理的政策研究的,您觉得陶局长刚才提的监督体制能有效吗?
张:我们对于这样一个医院或者急救中心的设置,可以挂靠,关键是说我们有没有相应的制度安排进行监督监控,我们能不能保证一个医疗机构充分为患者做到这样一个紧急借助,所以我很同意刚才陶局长说的那一种方法,我们可能要寻求一些组合复合性委员会进行评估,这里面可能很多专家来源于不同的机构,我们可能近期对一些挂靠的急救站或者说急救中心运作中间要进行判断。涉及到一个进入和退出机制问题。如果你不合适,我们有没有办法进行惩罚或者处理,以使它有动力保证效率问题。
记者:其实几位都同意把120放在一家医院,确实会造成垄断的现象。但是由人民医院出人、钱,如果要求我分诊的话,要求我们非常公平地分流这些资料资源的话,他就赔了,陶局长,您怎么看这件事?
陶:这个问题实际上不存在,因为我们人民医院对我们区乡医院有一个指导的作用,因为这是我们赋予他的责任。目前这个工作如果挂靠到那里,它出人出车,存在一定的社会义务,这个现在它不会提其他的问题的。
赵:我想说几句,主持人,我觉得刚才陶局长刚才否认了这个问题,但是从我们实际体会中看,实际上出动次数越多,跑的越多,越赔钱。不可能按成本收费的。因为老百姓得到基本的起码的医疗服务,所以必然会出现人民医院同志们有些心理上的不平衡,我觉得这是必然的,我想主要的问题,既然把院前急救,把他定位公益福利性的事业,国家应该管起来,政府应该管起来的事情应该管起来,应该给与从补偿机制上应该到位。
陶: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说的这个意思,并不是否认这项工作是公益性的,我非常赞同赵主任的意见,因为定位是公益性的,应该从政府角度给予支持,但是我刚才说的从我这个角度实际操作中,因为没有这个钱,所以只好说把这份工作加给他了。是这个意思。
记者:接下来我问一下张博士,我们谈到这儿,您对云阳县整个卫生系统有什么建议?
张:刚才我们讨论已经揭示出来当前我们国家所面临重大挑战,我们不光是120医疗资源信息资源有可能出现混乱,而且全方位的,比如我们大家知道,我们的匪警,我们的交通,都有一个号码,我们有可能把所有应急机制都要进行信息资源整合,这个整合中有两个问题,接警和处警是分开的。我接受的时候可能需要分流机制,这样的话我们有可能把所有的信息资源整合在一个平台上,我们最近国家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去完善应急的机制。
刚才主持人问我能对云阳事情我们有什么建议,我想我们在现有资源中间,如何网络化,这个可能是说我们是考虑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如何建立一个资源平台进入一个网络平台,第二个如果设计一个制度安排,让他能够有效的进行协同,这可能是我们需要寻找一些部门之间找到一些机制。
记者:好,非常感谢三位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
云阳120的事情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做中国很多问题,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如果云阳的医疗资源能够更加丰富的话,恐怕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但是贫穷和资源匮乏不应该成为粗放型管理的借口,恰恰是因为资源不够用,才更需要精打细算,别让老百姓在医院的无序竞争中吃了亏,受了损失。
责编:陶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