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三峡文物无法调拨外地 专家建议全国性保护

央视国际 (2002年11月13日 00:20)


大批考古人员在三峡地区“挖宝” 本报记者 侯恕望/摄

  羊城晚报消息:到过三峡地区古墓考古现场的人,看到一堆堆精美、完好的墓砖未能像其他文物一样转移到安全地点,却面临着被回填和消失的命运,莫不摇头叹息。

  突击式的大规模考古任务,使三峡地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考古工地。新出土的文物源源不断地移交到当地各行政区域博物馆或相关机构。不少人不由发问:大量的同类文物,有没有调拨到全国其他地区博物馆的可能?

  墓砖回填永沉江底

  记者近日来到重庆市新乡镇寨子村礁芭石,这里是广东省考古研究所的发掘工地。此前,他们已经在这里发掘了17座古墓和1座窑址,刚刚发掘的6座砖室墓已清理完毕。

  记者看到,墓坑周围堆满了带有精美纹饰的古墓砖,有的堆积整齐,有的却横七竖八地埋在碎土堆里。记者在旁边农民的猪圈里也发现有不少这样的墓砖。

  广东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队长尚杰说,这些墓砖的选料淘洗、烧制质量以及装饰艺术都有很高的水准。这些块头不算大的墓砖,最小的也有16公斤,而最重的可达22公斤。墓砖瑕疵极少,纹饰和制作工艺非常精良。据介绍,发现的纹饰已有15种,其中作为纹饰之一的“富贵”二字,书法已和现在的十分相似。

  尚杰告诉记者,去年挖掘的墓砖也很多,万州博物馆原计划用墓砖在馆内复原当时的古墓形制,后来因经费等问题未能如愿,绝大部分墓砖只好回填。

  不少文物专家指出,这些具有较高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墓砖,从此将永远消失,“这实在是一种不得已的损毁文物的行为”。

  同类文物堆满库房

  墓砖数量甚巨,而其他同类文物也为数不少。

  广东考古队所在的礁芭石,一处2000平米左右的坪地,到目前为止已有23座较大型汉代古墓被发现。礁芭石附近,广西考古队、上海大学考古队、湖北荆州考古队、复旦大学考古队等队伍,都正在进行着近乎同一时期、同一形制的古墓发掘工作。这些墓地除同时拥有较高艺术造诣的精美墓砖外,同时还出土了大量的罐、陶俑和冥器等文物,形制、类别、质地、造型、风格大同小异。

  去年,支援万州区考古的考古队伍共有60多支,他们发掘出来的同一时期和相同类型的文物,数量非常巨大。新出土的各种文物堆满了重庆的各个博物馆。万州博物馆考古队的彭先生说,面积达10亩的库房已经装满了各类文物,新馆正在紧张建设中。而在万州区所有正在发掘的考古工地,几乎每天都有新出土的文物准备移送到万州区博物馆。由于文物太多,去年仅礁芭石一个工地一次就租了一条大货船,把40多箱(筐)出土文物移交给该馆。

  出土墓砖能否外调

  众多同类文物出土,文物管理部门面临着庞大的保护费用支出,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开发,充分发挥功能等一系列问题。

  有考古专家指出,三峡地区文物抢救工作可以动员全国力量参与,那保护、利用这些文物要不要全国性意识?

  尚杰指出,那些墓砖由于地区关系和历史原因,广东的博物馆几乎没有收藏。这些墓砖如能充实、调配到其他地区的博物馆,实在是一桩美事。

  谈到这,尚杰不无遗憾地说,这也是一桩难事。没有有关部门的授权,任何一块文物或文物碎片都不能离开其所在的有关行政区域。假如国家对三峡文物调配能实行灵活的特殊政策,这些珍贵文物就可以发挥更大的社会效应。

  据了解,目前有关部门还没有相关的调拨计划。本报记者张演钦(重庆新乡镇今晨专电)

责编:小心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 一批珍贵敦煌文物在京展出(2002/11/12/ 14:25)
  • 三峡库区135米水位线下文物抢救进入倒计时(2002/11/01/ 09:37)
  • 三峡库区重要文物张飞庙8日开始搬迁(2002/10/08/ 20:46)
  • 44件战国周代文物惊现干涸水库 (2002/09/24/ 14:31)
  • 三峡工程1087处文物保护项目正进行抢救性发掘(2002/09/11/ 02:08)
  • 中国丝绸之路新疆文物展在东京开幕(2002/08/20/ 00:02)

  • 关于CCTV | CCTV.com介绍 | 央视人力资源储备库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岳成律师事务所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35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4
    网页设计:中视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