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科教新闻 > 正文

三峡工程1087处文物保护项目正进行抢救性发掘

央视国际 (2002年09月11日 02:04)

  新华网消息: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原则下,目前三峡工程淹没区和迁建区1087处文物保护项目正进行抢救性发掘,2003年蓄水前文物保护项目可以完成。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今天在此间说,为确保2003年蓄水前的文物保护项目的完成,国家文物局和湖北省、重庆市动员了全国70多个有资质的队伍进驻库区,开展文物保护的抢救性发掘。目前地下文物已完成考古发掘任务69万平方米,出土珍贵文物6千余件,一般文物5万余件。在地面文物方面,完成留取资料项目133项,原地保护41项,实施搬迁保护4项,实施建筑拆解27项。另外有96项搬迁保护项目落实了搬迁选址并完成规划,新址征地及基础工程正陆续开展,部分古建筑正进行复建。许多地方还进一步优化地面文物保护方案,如忠县已确定将丁房阙、无名阙、老官庙、太保祠、巴王庙五处地面文物集中至白公祠一处,依托白公祠建四贤阁、诗碑林以形成诗文化区、阙文化区、巴文化区、盐文化区和佛教文化区。

  在重大项目保护方面,重庆涪陵白鹤梁题刻保护已完成题刻翻模拓片、摄影录像、精密测绘,并建立题刻区数据模型,实施了题刻表面加固及岩体加固工程。对原址保护水下博物馆的设想已组织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张桓侯府搬迁保护规划方案》已获国家批准,目前已完成新址土地征用、供水、供电、道路等工程。忠县石宝寨也已完成原地保护方案。

  据介绍,经过全国文物专家共同努力,确定三峡工程淹没区和迁建区文物保护项目1087处,其中地面364处,地下723处。张柏说,在三峡地区文物保护抢救发掘中,整个三峡地区考古文化编年逐步廓清,这一区域长期以来的考古空白得到填补,如发现了距今7500年至4000年的史前考古学文化发展脉络,获取了一批关于古代巴文化及其与蜀、楚文化关系的重要资料,对汉唐时期三峡地区的文化遗存有了新的认识。巫山县204万年前龙骨坡遗址的发掘及“巫山人”的问世,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责编:千寻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关于CCTV | CCTV.com介绍 | 央视人力资源储备库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岳成律师事务所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35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4
网页设计:中视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