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日志中国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鲁迅到香港曾因长得太瘦被疑为鸦片贩子[组图]

 

CCTV.com  2009年07月02日 10:16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中新网  

  

 

    二○○六年九月,《鲁迅是谁》图片展在香港时代广场展出,展览以黑白为基调,回放了一代巨人的重要足迹,叙述了中华“民族魂”的伟大人生,让人们感受到鲁迅作为常人的情感世界,更展示了这位文坛巨匠的爱好和才华,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诚如其时香港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所说的,鲁迅是中国民众和知识分子最敬仰的人,作为中国二十世纪思想文化巨人,他的宝贵遗产属于中国每一个人,理应为香港同胞所继承。

    其实,早在八十年前,鲁迅就曾与香港有过三度接触。

    一九二七年一月十七日,鲁迅由厦门乘船前往广州,担任中山大学教务主任兼文学系主任,途中路过香港,随船停泊在维多利亚港一宵。但鲁迅并未上岸,只是独自默坐在舱房里,一边翻读报纸一边喝茶。直到夜幕降临后,他才踱步到船舱口,凝眺港湾的夜色。但见远处影影绰绰的山峦,俨如一尊天然的回音壁,鲁迅在恍惚之间,依稀感觉到风涛中传来历史的呜咽之声、悲号之声、吶喊之声……

    一九二七年二月十七日,鲁迅从广州前往香港,同行的有叶少泉、许广平等。接待他们的是香港大学的青年学子赵今声,他是工科学生,兼任基督教会的《大光报》社外编辑。当时正值省港罢工之后,英国当局强化殖民主义统治,香港的社会空气窒息。为了打破这种窒息,赵今声通过在广州的友人叶少泉与鲁迅取得联系,并以《大光报》的名义,邀请鲁迅赴香港演讲。鲁迅欣然答应,并下榻在港岛太平山麓(必列士街五十一号)基督教青年会的崇楼杰阁内。

    但是,香港的洋主子及其洋奴之辈,并不喜欢兼且畏惧鲁迅这个名字,他们在公开干涉无效之后,便暗地里“派人索取入场券,收藏起来,使别人不能去听”,以此进行阻挠和捣乱。

    二月十八、十九日,鲁迅先后在香港大学及香港青年会作《无声的中国》、《老调子已经唱完》两个经典演讲,一时轰动香港及大陆文坛。在演讲中,鲁迅号召青年们抛弃封建文化糟粕,引导青年们注重社会的现实。

    鲁迅说:“中国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用很多的人的痛苦换来的”,“现在听说又很有别国人在尊重中国的旧文化了,哪里是真在尊重呢,不过是利用”,“也就是一把软刀子”。“什么八股咧,道学咧,和社会、百姓都不相干”,要抛弃这老调子,“看一看社会怎么样,世界怎么样”。“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显然,这是鲁迅振兴民族的呼声!

    由于两篇演讲“攻击国粹,得罪了若干人”,也得罪了香港的洋主子,因而港英当局对鲁迅的演讲非常憎恨,竟不许讲稿登报。后几经交涉,尽管当局作了让步,但还是表示必须删改后才可以刊登。

    演讲期间,年轻的主持人曾与鲁迅聊起香港文坛的现状,当说到有人称香港乃“文化沙漠”之地时,鲁迅却“颇不以为然”,认为这种说法“未免太颓唐了”,并表示将来的香港是不会成为文化上的沙漠之区的。

    鲁迅这次在香港驻足了三天。由于跌伤的脚还未全好,不能到各处大街上闲走,所以对香港的市井俗风等,印象比较淡薄。不过,鲁迅回广州后写了一篇《略谈香港》的文章,他以当地《循环日报》上披露香港“警司”随便向中国人“抽藤条”、“搜身”等屡见不鲜的事实,称“香港总是一个畏途”;同时,他还写到在香港带着书籍的人的困难,因为一不小心会被指为“危险档”。

    鲁迅最后一次香港之行,是在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八日,他从广州迁居上海时路过香港。鲁迅这回随身带着几只书箱、衣箱,二十九日下午竟挨了“查关”的种种麻烦。

    当晚,鲁迅在赴上海的轮船上写了《再谈香港》一文,记述他这次途经香港时遭到洋人和奴性同胞“查关”的无理待遇。“我出广州,也曾受过检查。但那边的检查员,脸上是有血色的,也懂得我的话。每一包纸或每一部书,抽出来看后,便放在原地方,所以毫不凌乱,的确是检查。而在这‘英人的乐园’的香港可大两样了。检查员的脸是青色的,也似乎不懂我的话。他只将箱子的内容倒出,翻搅一通,倘是一个纸包,便将包纸撕破,于是一箱书籍,经他搅松之后,便高出箱面有六七寸了。”

    更令他气恼的是,一把连柄长仅五寸三分的小刀,竟被检查员说是“凶器”;一盒蚊烟香也被指斥是“古怪”的。船上的茶房将这翻箱倒箧的事,归咎于鲁迅,他说:“你生得太瘦了,他疑心你是贩鸦片的。”文章结尾鲁迅发出了对香港统治当局的强烈愤慨:“香港虽只一岛,却活画着中国许多地方现在和将来的小照:中央几位洋主子,手下是若干颂德的‘高等华人’和一伙作伥的奴气同胞。此外即全是默默吃苦的‘土人’,能耐的死在洋场上,耐不住的逃入深山中,苗瑶是我们的前辈。”

  相关链接:

责编:许桂梅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