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中国经济转型30年》。书中说,城市户口的福利含金量造成了户籍制度改革的某种悖论,越是在户口中附着较多福利内容的地区,户籍制度改革越难推进。建议把福利内容从户籍上剥离掉,或者把福利上的差距缩小到无须借助户籍即可共享。(见6月2日《新京报》)
此前,上海出台户籍新政,由准入制改为条件制,曾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来自公安部的消息称,已有河北、辽宁等13个省区市相继出台了以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措施。
从字面上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在同一地域范围内淡化户口观念或许可以做到,而不同地域内户口附加值仍有很大不同。专家建议把福利内容从户籍上剥离掉,把福利上的差距缩小到无须借助户籍即可共享,从制度层面赋予不同户籍性质、不同地域人员的平等权利待遇,触及了户籍改革的核心。
改革开放30年,户口已不再承载粮油功能。但户口的诸多福利功能仍然存在。大中小城市、小城镇之间,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户口的福利功能差异明显。
先说住房保障的问题。在高房价的语境下,尽管不少地方出台了住房保障措施,着力建设限价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但外地户口被排除在住房保障政策之外。
接着看社会保险的问题。尽管相关法规有明确规定,不少用人单位也为员工办理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但是由于社会保险待遇存在明显的地域壁垒,员工的社会保险待遇并没有流动起来。社会保险全国“一卡通”至今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再说教育问题,尽管不少城市对非本地户籍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尺度有所松动,但是户口仍然承载着较大的教育功能。由于各地教育资源配置不均,且不说非本地户籍人口不能享受当地优质教育资源,外地户籍人员子女无处高考的消息也曾见诸报端。
正是因为户籍具有福利功能,不同户籍福利内容存在差异,才有央视女编导为落户北京被骗财骗色之类的笑话出笼。随着户籍改革向纵深推进,取消城乡二元制户籍结构或许不困难,而剥离户籍的福利功能、缩小不同地域户籍的福利差异,才是改革的重点与难点。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下,完全剥离户籍的福利内容显然并不容易,但逐步缩小户口福利附加值的差距,把每一个人都纳入权利保障视野,消除公众对户口的权利焦虑,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叶祝颐)
相关链接:
责编:汪蛟龙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