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王红茹/北京报道
随着中国平安收购比利时富通集团部分股权出现巨亏、中铝力拓英国上市公司约12%的股份巨亏等事件频频出现,在当前金融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国资委”)对央企的投资监管也变得格外严格。
继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1月5日对一些中央企业的投资冲动提出警告,表示将从2010年开始在中央企业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考核,以引导企业规范投资行为后;1月8日,国资委网站在显要位置再次刊发国资委副主任李伟于2006年在地方国资委负责人研讨班专题讲座上所作的“国有企业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管理”的讲座,以提示那些对金融衍生产品这一新型金融工具缺乏深入了解和必要专业知识,置高风险而不顾贸然行事,结果招致巨额损失、教训惨痛的一些企业。
一位国资研究专家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认为,因为过去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乱投资、乱担保现象比较多,国资委从成立时就特别提请中央企业注意投资风险,尤其是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国资委如何监管中央企业投资,以更好地控制和规避风险,更成为当下的一项重要工作。
国资委严控央企投资
三日内针对央企投资冲动连续预警,自国资委成立以来,并不多见。
“现在整个经济形势还处于进一步下跌通道,而且短期内没有扭转局面的可能,目前形势下,投资的风险大于机遇。在这种情况下,国资委为了中央企业财产的安全,避免中央企业在盲目投资中出现过大的风险,才反复提出预警,这也是出于出资人的职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有不少企业投资出现巨额损失的案例并不少见,其中不乏央企。
中国平安(601318.SH)自2007年底收购比利时富通集团部分股权以来,富通的股价已下跌超过96%,导致中国平安截至2008年底238亿元投资只剩下7.49亿,已亏损231.25亿。
中国铝业(601600.SH,2600.HK)母公司中国铝业集团于2008年1月的最后一天,在伦敦股市收市后的5小时内,通过场外收购的方式,联合美国铝业出价140.5亿美元,闪电般地收购了力拓英国上市公司约12%的股份,约占力拓整个集团总股份的9%。收购价为每股60英镑,中国铝业集团也由此成为力拓这一全球第三大矿产资源公司的单一最大股东。这是中国企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笔海外投资,也是迄今为止全球交易金额最大的股票交易项目。
然而力拓股价在受到并购和中铝买入的刺激短暂冲高到70英镑/股后,便随着国际钢铁市场行情一路下行,近日已经跌至20英镑/股左右。
“这些都是前车之鉴。面对金融危机,做好风险防范,实现稳健经营成为中央企业今年的重要任务。”一位国资研究专家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基于当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国资委提出严控投资的战略是适时的,也是非常正确的。
相关链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