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现场开启铁函。南京市博物馆提供
丝织物掀起一角,可以看到鎏金塔的塔心部分。专家表示,为防止稀世宝塔暴露在空气中遭到损坏,丝织物不能完全打开。
随铁函出土的三颗水晶球。
随铁函出土的“金凤凰”。
昨天,神秘的大报恩寺遗址地宫铁函,终于在上午9点30分于朝天宫南京市博物馆地库开启。本报于4日发表的史学泰斗对铁函的揭秘报道中称,可能会有丝绸包裹的“七宝塔”,得到了证实,令人惊喜的是铁函里真的有一座“鎏金七宝塔”。但意想不到的是整个发掘过程,悬念不断。南京电视台联合凤凰卫视对发掘现场进行了直播,考古发掘中,邀请了著名文化学者王鲁湘,历史学泰斗蒋赞初,陕西省考古专家韩伟,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夏维中,南京地方志研究专家马伯伦,南京市博物馆副馆长华国荣等专家学者对三个发掘阶段进行了解答。但“七宝塔”里究竟藏了什么宝物,尚无结果。至昨天傍晚,发掘工作仍在进行,铁函再次蒙上神秘的面纱。
第一阶段
上午9:30至10:30
准备工作:清理顶部保持地库恒温
许海峰。
第二阶段
中午12:30至下午1:30
没有失望:丝织包裹东西浮出水面
第二层盖板开启时,华国荣亲自上阵了。他介绍说:“第二块盖板与铁函周边连接较松,在保证不下滑的前提下,完成开启较为顺利。铁函里积水很多,我们将用一个特制的漏斗放进水里,再用吸管慢慢地平稳抽水。从浮在水面的部分物体看,像是包裹丰满的丝状物。”在铁函中积水被抽到10厘米时,丝织物包裹的文物浮出水面,华国荣说,令他十分兴奋,是一塔状的物体,可能是期待的“七宝阿育王塔”。为何不一次将水抽干?华国荣解释说,这样做是为了不破坏文物,保持函里的文物处于原始状态。说完,他宣布考古程序暂停,把铁函密封了起来。接着考古人员用备好的氮气置换出函内的氧气,以保证与地下一致的空间状态。
“已露出水面的丝织物可能将七宝塔连底包裹起来,要想取出,还要再进行研究决定取出的方案。”华国荣表示,必须慎重考虑,考古程序不会在一天里就能完成。
[专家分析]
史学泰斗蒋赞初:
大报恩寺遗址下有4个地宫
“七宝阿育王塔”的“七宝”是哪七宝呢?前面本报在史学泰斗蒋赞初教授揭秘篇中介绍,大体上是以金、银、琉璃、玻璃、珊瑚、玛瑙、砗磲为七宝,将之作成“微型宝塔”,以放置供奉的舍利。蒋老曾说过,南朝高规格的佛塔舍利都是用锦缎包裹的,梁武帝在复建长干寺时,就是用“九重锦绣”包裹了地宫里的舍利和供奉物。唐朝润洲刺史李德裕从禅宗寺塔的地宫中得到一批舍利,也是用“九重锦绣”包裹放置金棺银椁里,此次铁函里的“微型宝塔”也同样被证实是用丝织物包裹的,是否是“锦绣九重”,要等水完全抽干后方能确定。
那么这个露出水面的“微型宝塔”是否就是碑文上记载的“七宝阿育王塔”?蒋老认为,大报恩寺遗址上可能有4个地宫,一个是最早的阿育王塔地宫,两个是梁武帝复建塔时的南朝长干寺地宫,再一个就是至今没找到的明成祖朱棣建的大报恩寺地宫。铁函究竟出自哪个地宫要等开启工作全部完成后,对文物进行进一步研究考证才能作出最后的结论。
第三阶段
下午4:00至5:00
令人惊喜:真的有座鎏金七宝塔
下午4点进入第三个发掘阶段,此时,铁函已处于无水状态,丝织物包裹的塔形已完全呈现出来。4点56分,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从地库中传出,华国荣轻轻提起铁函里丝织物的一角,记者清楚地看见了包裹中的一个塔状物的塔心部分,看上去还很新,在灯光下发出蓝光,非常神奇。“很显然,这是一座鎏金七宝塔,塔身有精美的装饰图纹,高度和体积还不能确定,要进行画图、测量、做平面、立面分析。”九重锦绣如同是佛祖穿的衣物,华国荣表示,上千年的丝绸能够保存得如此完好,出乎意料,也是十分珍贵的文物,无论如何也要想法保存好。华国荣表示,为防止宝塔暴露在空气中遭损坏,丝织物不能完全掀起,只能露出一角。
另外记者奇怪的是,除此次发掘出的鎏金塔用丝绸包裹着以外,下面有一个四方形的东西,也是用丝绸包着的。而在其下面还有一个四方体的东西,像是塔座,没有用丝绸包裹。究竟塔里藏有何物,华国荣说,目前丝织物上尚存许多铜钱,要在短时间内取出,是不可能的。至于塔下还会出现什么东西,一切要等丝织包裹物全部打开,才能确定。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