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秘书长林春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就灾后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进行了一次介绍。
地震易造成破坏性心理效应:
恐惧、悲伤、焦虑、自责等
林春副研究员说,灾难性事件具有突发性,无法预测,一般人也缺乏相关的经历和应对经验,这类事件会造成破坏性压力或者极端压力,比如战争、空难、大地震等。这次汶川地震,对所有灾区的受害者或救助者,都属于巨大的灾难性事件,造成的压力也是破坏性压力,导致许多负性情绪,如恐惧、震惊、愤怒、悲伤、焦虑、自责、不真实感等等。
大部分受灾群众都是心理正常的
有严重心理障碍的需系统治疗
林春说,震后的景象,当然会引起人的强烈情绪反应,但是远没有达到异常的状态。所谓异常,就是和正常人不一样了。破坏性压力会引起应激反应,出现特殊的生理、心理变化,如呼吸、心跳加快,血压、体温升高等等;其次是心理上的改变;如果一个人的社会支持系统良好,亲人、朋友特别多,他应对压力的能力就更强。看到那种惨烈景象,有些人感到恐惧、焦虑,这是正常的。所以一定要给大家传播这样一个观念:大部分受灾群众都是心理正常的,不是异常的,可能有些正常人暂时有点不健康。
也有些人心理已经出现严重障碍了,不能自行缓解,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种人就需要进行心理干预,这些人是专业心理服务的主要对象,需要进行比较系统的、长时间的心理辅导,这个比例不会超过20%。
负性情绪可持续一个月至几年
社会支持强大,负性情绪时间短
有人问,负性情绪会持续多久?林春回答,因人而异,有的人负性情绪持续几周,有的人可能持续几个月、几年,甚至数十年。这与不同人的生理心理状态、人格特点、社会支持系统有关,还极大的与灾后是否得到过及时并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有关。
正如人得过一种病,体内就有抗体一样。以前经历过地震,或者家里出现过重大事件的人,往往承受能力、适应压力的能力比较强,不需要特别进行心理干预,能够自我平复。这些人不但不用对他进行心理干预,他还能给别人以支持,虽然他不是心理学专业的人员。
而身体情况不好的人、疲劳的人,面对压力的时候,可能和正常人的反应有些不同。社会支持系统强大、朋友多、掌握的物质和通讯条件比较有优势的人,应对压力的能力就强一些;得到过及时有效的心理服务、有些心理学知识的人,受负性情绪影响的时间要短些,强度要小些。
一般的负性情绪,持续的时间长短不同,快的可能在一个月到三个月左右,恢复到大致正常。唐山大地震,有的地震亲历者过了20多年,还有心理上的沉重创伤。
你也痛苦,我也痛苦,
交流不会产生双倍痛苦
林春说,突发事件发生以后,视而不见是不可能的。怎样做好心理调试呢?
第一、要认识自己的情绪,悲伤、痛苦、内疚,都属于正常的范围,不要去否定它,这些情绪都很正常,首先要接纳自己的情绪。
第二、多跟周围人进行交流。我们都学过物理学,一个系统如果是封闭的,跟外界其它系统不能进行信息、物质和能量的交流,很快就会失去结构,而功能又是建立在结构的基础上,没有结构就没有功能了。人在灾后,很容易出现自我封闭,自责、自疚……有的孩子获救后,出现回避行为,不愿意跟别人说话,这对他们恢复心理平衡,恢复心理功能是不利的。
如果大家都有负性情绪,交流之后会不会更加严重?你也痛苦,我也痛苦,两个人一交流不是双倍痛苦吗?其实不是这样,交流本身就是宣泄的过程,通过交流,悲伤的情绪不再憋在心里,表达出来心理压力会减少,比如皮肤上长了个疮,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把它盖起来,不看它,但是看不见就会好吗?视而不见,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损害;你不妨把它打开,该怎么治就怎么治,当时会疼痛一点,治好以后就正常了,各种功能又重新具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