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官员:建议未得到重视导致人大代表"不作为"

CCTV.com  2008年02月04日 04: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下,人大代表的履职行为有了很大的改观,“荣誉代表”、“挂名代表”、“代表代表,会后就了”的指责声日渐远去,但还是有不少选民批评代表“不作为”,认为敢于仗义执言、反映群众呼声、认真履行职责的代表还是少了些。

  为什么会有些代表“不作为”?

  其一,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是导致一些代表履职责任感弱化甚至不作为的原因之一。应该说,绝大多数人大代表当选后,饱含履行代表职务的热情,积极参加视察、调查活动,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是个称职的代表。可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很多代表发现自己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提出的意见建议并未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说了也白说”,一而再,再而三,热情逐渐减退,出现“不作为”也在情理之中。

  其二,履行代表职责成本过高让一些代表望而却步,想作为而难作为。代表与其他人一样,生活在纷繁芜杂的现实社会中,有各种社会关系,受各种利益关系的影响和牵制。在对代表履职缺乏有效监督制约机制的今天,能否做一名合格称职的代表,主要依靠代表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觉性。然而,一旦代表的履职行为与自己的利益或其他社会关系的利益产生冲突时,代表履职效果是难以保证的。

  其三,尚未建立人大代表履职的监督制约机制,一些代表不作为也能够心安理得。如何对人大代表不作为进行有效制约,宪法和法律对此尚无具体明确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第五条规定,代表受原选区或者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者选举单位有权依法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但对代表如何接受监督,选民或者选举单位如何实施监督,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这就造成不作为的代表没有压力,选民和选举单位,对代表履职难以形成有效监督制约。

  相关链接:

1/2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