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新闻周刊9月29日播出):点击观看视频>>>
9月26日,轨道交通召开票价改革听证会,北京首次举行降价听证会。在CPI屡创新高,物价一片涨声中,地铁降价,一片叫好。取消月票、全程2元票价的方案得到了大多数听证会代表的认同。
继地面公交后轨道交通进一步实行低价公交政策,社会普遍反映这表示公共财政更加关注百姓生活。地铁降价掌声一片,但巨额补贴轨道交通改革,公共财政投入能否真正花在实处,很多人还是提出了疑问。
“公共财政”的说法提自1998年。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使得公共财政建设从2003年起提速,并且慢慢走向成熟。对一项地铁降价措施的讨论,正是这种成熟性的体现。
“地铁公司肯定不会赔钱,而是更赚了,这是薄利多销。”普通消费者刘洪斌却坚持认为地铁公司不是赔钱而是更赚了,虽然实行呼声较高的第一方案他每天能省四块钱。
“财政补贴本身不存在问题,对于这种巨额的财政补贴能否发挥最大效力,我要打个问号。”听证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许光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公共财政要算明白账
自称是北京轨道公司的业主单位的北京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的王灏给记者算了笔账:
按照北京运输管理局的数据,如果实施目前大家一致看好的降价方案,预计2008年轨道交通运营公司运营收入13.3亿,将亏损10.3亿元。考虑到折旧39个亿,如果再考虑到利息可能达到50个亿。
但是,对于如此巨额的财政补贴,听证代表不仅关心财政花了多少钱,还关心怎样让这些钱发挥最大效力。
“政府公共财政的补贴不能撒胡椒面。”北京市人大代表高扬接受本报采访时观点非常鲜明。
对于如此大笔的财政补贴,高扬认为,公共交通是公益事业,不是社会福利事业,带有一定的商业行为。“要遵循市场规律,坚持公平的选择,多乘车多花钱,公共财政是有限的,这方面补贴得多了,就会影响到医疗、教育等更需要补助的行业,最困难的群体就会受到影响,在老百姓普遍接受的情况下,应该补贴最困难的群体。”
听证会代表、朝阳区工商分局退休干部张永林认为,补贴既要讲公益又要讲效益,报告强调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对轨道交通的支持力度,亏损由国家买单,但也不能亏多少补多少,政府的公共财政补贴应该越合理越好。
许光建则表示,在实现低票价制度之后,怎么优化财政补贴、提高补贴效益,建立高效的补贴机制是关键。“公共交通作为公益性事业,财政应该补贴,但具体怎样补、补多少,需要深入研究。”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欧国立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亏损悬疑
财政补贴要算清楚账,不仅是“撒不撒胡椒面”的问题,一些北京的普通消费者根据自己的自身感受作出判断,地铁降价,地铁公司并不一定是“赔钱赚吆喝”。
包女士是一位地铁月票持有者,她认为降价不见得会让地铁公司亏损增加,因为取消月票后,原有的“月票族”会增大支出,而这会使地铁公司增加一大笔收入。还有人认为,即使采取一票制,也不会有人故意长距离乘车。相反,以前大量的为“少花一元钱”坐地面公交的乘客,会因为降价而改乘地铁,这显然会加大了地铁公司的收入。
“如果以后两块钱,我就天天坐地铁。”以前只在时间紧时才会坐地铁的郑茜这样表示,她是降价的拥护者。
“有关单位提供的数字这么简单,怎么能让人相信真的会赔这么多钱?这根本没有说服力。”消费者刘洪斌坚决认为地铁运营公司还能赚钱。他坚持薄利多销的观点,“坐的人那么多,肯定会赚钱。”
当然,以上都是消费者的“小算盘”。记者根据现有的北京市交通管理局的数据计算后发现,地铁运营公司的确会出现亏损。
财政持续倾斜
不管账怎么算,北京地铁降价都是公共财政加大力度的体现。在北京工作的刘奎经常出差,回来后就感叹,还是“北京的公交是最便宜”。这次轨道交通改革,地铁也会更便宜,他的第一反应只有一个字“好”!但他很快又问:“2008年奥运会后,还会改回来吗?”
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柴晓钟的话化解了他的担心。柴晓钟表示,支持低价公交政策也不是权宜之计,不是短时间的政策:“以后会有改进,但是低票价政策是要坚持的。”
据北京市财政局统计,2004年至2006年3年间,北京市财政共投入241.17亿元支持公交车、地铁等公交事业发展。2007年,北京市财政预计将安排49.76亿元支持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事业发展。其中,光实施公交车优惠一项,就安排补贴34亿元。
近年来,公共财政眷顾的不仅是公交事业,从2007年全国的财政预算安排来看,教育支出增长41.7%,卫生支出增长86.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3.9%。
政府财政在扩大公共消费、促进基本消费的平等化等民生导向上,越来越清晰。
更多相关:
责编:张托雅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