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65集纪录片《传奇奥运》
CCTV.com消息(传奇奥运8月15日播出):点击观看视频>>>
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起 王义夫参加了6届奥运会 一共获得了两金三银一铜的成绩
他不是中国奥运会夺金的第一人,也不是中国奥运史上夺金最多的人,但他一样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世界。王义夫,这把奥运会射击赛场上的“老枪”, 他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坚韧不拔的拼搏者,是自强不息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在中国射击队男子手枪组被称为“第一神枪”的王义夫,当时只有24岁。他参加的男子手枪慢射是那届奥运会第一个结束比赛的项目,他最终以比冠军许海峰少两环的劣势屈居第三名,领奖时,站在许海峰身边的他暗暗给自己定下了目标:下届奥运会一定要拿到金牌。
相关节目
然而,奥运的夺冠路程远非王义夫想得那么平坦。四年后的汉城奥运会,王义夫在手枪慢射决赛中仅获得第7名。他后来说,失败主要是因为当时想法太多。比赛时自己其实已经瞄准了,可是还不敢扣扳机,老想着瞄准些,再瞄准些,结果反而不准了。
总结了两次失利后,逐渐成熟的王义夫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笑到了最后。虽然在第一天的手枪慢射比赛中,他仅以一环之差与金牌擦肩而过,可王义夫并没有失去自信,两天后,他在男子气手枪比赛中后来居上,终于夺得了自己的第一枚奥运金牌。
此时的王义夫已经32岁了,已经作为一名老将的他,决定继续为国家荣誉在自己热爱的运动中打下去。他曾经说:“射击这项事业既平凡又伟大,它能够让五星红旗升起来,让全世界的人都站在中国的国旗下,听着中国的国歌。我太爱这项事业了。”
然而,他肩负的压力比年轻人要重得多,年龄已经没有多少机会允许他失败,王义夫要登上心目中的境界,就要走得比年轻人更平稳,这意味着他要付出更多的心血。
1996年,王义夫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拖着重病之躯上演奥运射击史上的悲壮一幕已经在人们心目中重放过无数次,那一幕发生在男子气手枪决赛上,当决赛打完第9发子弹后,王义夫以667.1环的成绩暂居第一,领先意大利选手迪唐纳3.8环,应该说冠军已经是中国的囊中之物了。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由于体力不支,王义夫最后一枪仅打出6.5环,最终以0.1环的微弱差距屈居亚军。小小靶标上的0.1环,差距大小还不到一个逗号大小,也正是这样的距离,使1枚沉甸甸的金牌刹那间从指间滑过,王义夫沮丧地把心爱的赛枪高高举起,最后一瞬,轻轻放下,昏倒在地。
其实,这只是他多年来与病痛作斗争的一个片段。自1992年后,王义夫就得了严重的静脉血管萎缩,脑部供血严重不足使他经常出现头晕、四肢酸痛的症状,四千多个日日夜夜,他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着病痛的折磨,却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枪。
亚特兰大的一战,尽管王义夫的最后一枪痛失了这块本该属于他的金牌,但他顽强拼搏的精神感染了每一个中国人. 就像一名耗尽了体力和精力的马拉松选手仍然选择冲锋一样,虽然在距离终点半步之遥倒下,但这并不能阻挠王义夫成为英雄。
前国际奥委会执委何振梁含着眼泪说:“这块银牌胜似金牌”。先喜后悲的王义夫也经历了由巅峰跌到谷底的巨大落差.
然而,任何挫折和压力都不能摧毁王义夫心中的信念:他坚信自己一定能有实力再拿一次奥运会金牌。王义夫回国后八年中他所做的只有一件事,练枪。他对自己甚为苛刻,因为他不但要超过年轻的队友们,还要超越世界上一流的射击手。
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王义夫在开局不利的情况下及时调整战术,稳稳地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虽然他比射击技术强劲的俄罗斯对手大了八岁,然而, 在高手的较量之间,瞬间爆发的背后往往是多年经验的累积。在伤病和年龄大的双重阻力之下,他终于凭着他过硬的技术和顽强的意志取得了这枚他等待了12年的金牌。当国歌再一次奏起时,站在领奖台上的王义夫泪雨滂沱。十二年来,他承载的痛苦与辛酸,压力和品评,恐怕连自己也说不清楚。
奥运演绎了数不清的光荣与梦想,喜剧与悲歌,在王义夫的奥运年代里,这位闻名世界的“老枪”,创造了一个属于中国人的神话。
责编:张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