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决策者说]陈昊苏谈中日民间外交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4月10日 23:18 来源:CCTV.com
     
    [内容速览]作为抗日将领陈毅元帅的长子,他长年从事着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工作;当中日外交进入冰冻期,他子承父业开展民间外交,力促中日关系走向转暖。如何开展中日民间外交?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接受《决策者说》独家专访。
专题:策划: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
进入[新闻会客厅]>>

    CCTV.com消息(新闻会客厅):

陈昊苏

陈昊苏做客《决策者说》

    李小萌: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来到《决策者说》。4月11日温家宝总理开始了他对日本的融冰之旅,其实即便在中日关系处在最低谷的时候,高端互访中断,中日的民间交流也从来不曾停止过,今天我们请到的就是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会长陈昊苏先生。

    嘉宾简历

    陈昊苏,汉族,1942年5月生,四川乐至人。陈毅元帅长子。1981年8月至1983年3月团中央书记处书记。1983年3月至1984年7月中共北京市丰台区委常务副书记。1984年8月至1987年8月北京市副市长。1987年8月至1990年1月原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党组成员。1990年3月至2000年9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党组成员。2000年9月起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党组书记。

    李小萌:有请陈会长。您好。温家宝总理去出访日本,这是一个官方的访问,作为您从事民间外交工作,这两天有什么特别关注的或者可以做的事情吗?

    陈昊苏:从去年安倍首相来访问以后,中日关系政治上的困难就得到了初步的解决,我们希望在新的一年向着健康发展的方向继续前进,不要停顿,更不要发生逆转,所以我们寄托很大的希望。

    李小萌:您从1990年开始就在对外友协工作,到现在十七年的时间了,中间也做了很多促进中日关系的努力,而另外一个方面,您的父亲陈毅元帅曾经率领过新四军去抗击日本侵略者,我知道曾经有人从这两者之间去寻找一些关联或者是矛盾,对吗?

    陈昊苏:时代在发生变化,我父亲当年在抗日战争的时候,是站在华中敌后抗战的最前线,做出了他应该做的贡献。我父亲是1972年去世的,他并没有能够看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

    李小萌:就差一点点。

    陈昊苏:对,他是1972年1月去世的,而中日邦交正常化是在1972年9月29日实现的。实际上他在最后担任外交部长的很长时间内,一直为恢复中日邦交、建立正常的中日关系做出过很多的努力。比如说他倡导围棋外交,那是在1959年,当时日本的一个高级的政治家松村谦三先生访问中国,当时中日关系没有能够实现正常化,日本政府采取的是敌视中国的政策,但是日本的有识之士对这样的现状是不满的,他们希望逐步通过民间的沟通,来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那时候我父亲和松村谦三达成了默契或者共识,开展中日之间的围棋交流。我们最著名的围棋选手陈祖德先生、聂卫平先生,他们到日本去访问的时候,都掀起了围棋的旋风,这个旋风就是中日友好的旋风。

    李小萌:这也是属于民间外交的一部分。

    陈昊苏:对,它就属于民间外交。

    李小萌:陈会长,今天我们现场来的有大学的同学,在第一排还有几位来自日本的留学生,您给他们讲一讲什么是民间外交,特别是中日之间的民间外交有什么样的特点?好吗?

    陈昊苏:民间外交从属于整个外交体系,我们知道用外交处理两个国家的关系,这是双边外交,还有国际关系,那可能是多边的外交。现在国际上流行多轨外交,就是说除了有政府的这样一个交流的渠道之外,还有更多的像民间的交流,也包括学术团体或者企业界,可以举出很多。在五十年代的时候,中国的外交受到西方一些大国的限制,所以中国就广泛开展民间外交的活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就是以民促官,官民并举,某种意义上还有民间先行产生的效果。现在我们和世界上一百六七十个国家都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民间外交还有没有必要呢?我们认为还是有必要的。因为政府关系有的时候是不太稳定的,比如说政府的更迭或者国家利益有些差异,甚至冲突的地方,都有可能影响政府外交关系的发展。在这个时候人民和人民之间直接的沟通就起到很大的作用,它的意义是为官方外交或者为总体外交的发展奠定一个巩固的群众基础。

    2004年中日关系逐步冷却

    1月1日,新年第一天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

    4月23日,日本右翼团体开着一辆大型宣传车冲撞我国驻大阪总领事馆大门。

    8月7日,“亚洲杯”足球赛决赛,中国个别球迷出现反对日本球队的不理智行为。

    11月28日,日本提出终止对华援助。

    12月7日,日本公然阻扰欧盟解禁对华军售。

    12月16日,日本公然批准李登辉赴日活动。

    李小萌:这一系列的事件当中,您觉得您有话说的是哪一件事情?

    陈昊苏:总的来说,我们感到忧虑,你看1月1日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当时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我们感觉到中日关系出现了巨大的障碍。

    李小萌:是不是越是在出现困难的时候,对外友协越要做些事情,在2004年你们做了什么?

    陈昊苏:我们在新世纪刚开始的时候,2001年1月邀请日本的一些对华友好的民间团体,一共是七个团体,中方有十个团体,曾经举行过一个会议,发表过一个21世纪的中日民间友好宣言。到了2004年出现国家关系障碍的时候,我们重申2001年发表的宣言,2004年我们邀请日本的大相扑访华,他们在1973年曾经访问过中国。

    李小萌:这是三十一年以后的一次访问了。

    陈昊苏:是,因为日本人是很看重大相扑的,是日本的国宝,三十一年之后,他们又来访问,我们对外友协安排了非常隆重的接待。三十一年前访问的时候,中国政府给予这些大相扑的选手非常高的政治待遇,周恩来总理亲自关心他们,因为他们身体都比较魁梧,他们穿的鞋是特大号,晚上在饭店住房子,一般的饭店都没有他们适合的床,当时周总理非常关切这些事情,指示给他们安排得更好一些。三十一年前来的时候,正好是中日友好的热潮,所以没出现什么问题。他们三十一年以后再来的时候,我们很担心会遇到什么麻烦。但是,中国人民对这些选手表示很高的热情,因为他们看到的是日本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和中国又有很密切的联系。我们知道日本保留了很多源自中国古老的文化,当然后来它的形态有所改变,这些都是中日友好文化交流的一些珍品,一些见证。

    李小萌:在我们刚才罗列那一系列2004年发生的事件这样一个背景下,这么一个日本传统项目的访华团,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陈昊苏:我就举一个很小的例子,在我们的领导人和大相扑选手见面的时候,大相扑的选手端坐在那儿一动不动,不像我们一般的人,坐在那儿有的时候感到不舒服了就要挪动一下身子,还会做一些小动作。他们由于受到严格的训练,相扑的比赛中,对选手是有比较严格要求的,所以他们进行任何活动的时候,都很懂规矩,这体现了东方文化的精神,就是一种敬意,对待自己周围的人,包括对待观众,对待自己和对手,跟别的运动员交手的时候要表示敬意,他有一套规则。由于这种体育的精神,实际上是浓郁的东方文化的精神,我相信对中国人是一种很好的启示吧,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精神,而且这种精神已经融入了整个亚洲文化更大的范围中。

    李小萌:就是试图从这个项目上去找到一些中日两国在文化上的共通点或者历史渊源。

    陈昊苏:是。

    李小萌:如果说2004年是一个冷却期,2005年中国邦交正常化三十三周年的那一年,恰恰被称作是一个冰冻期,我们来看看那年发生的事情。

    2005年中日关系进入冰冻期

    2月,日美安保会谈首次将“台湾问题”列为共同战略目标;

    4月,日本政府批准美化侵略历史的教科书;

    4月,针对日本教科书等问题,北京、上海、广州爆发大规模抗议游行。

    5月,吴仪副总理在访日期间,取消了和小泉首相的会晤,并提前回国。

    10月17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第五次参拜靖国神社,而这一天正是中国神舟六号飞船成功返回地球的日子。

    12月,鉴于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顽固态度,中国停止在各种国际场合安排与日本领导人会晤。

    李小萌: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您对中日之间的民间友好依然是充满信心吗?

    陈昊苏:2005年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在中国,不光是中国,世界各国都举行了广泛的纪念活动,中国在9月3日那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集会,我们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光荣的事件。但有些日本人表示很不高兴,他们发表了意见,说你们进行抗日战争的纪念就是进行反日教育。对这个说法我们不赞成。胡锦涛主席在大会上讲话的时候明确说,牢记历史,不忘过去,并不是为了延续仇恨,我们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构建战后中日关系,六十年来世界的格局发生许多变化,我们坚持反对战争,坚持和平的事业,和平和正义,这是中国外交两个最基本的立场。2005年我们邀请了很多老战士访华,他们都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世界各国的老战士,这里面包括俄罗斯的,美国的,其中也包括日本的。日本的老战士是一种什么情况呢?他们当年到中国来的时候也是参加侵略,是日本侵略军的成员,但是后来他们被我们的八路军、新四军俘虏了以后,在事实的面前,认识到侵略中国是错误的,他们改变立场,选择了加入八路军,加入新四军。有一位前田光繁,他是日本第一个参加八路军的,他们自己做了牌子,这些老战士戴的牌子上写着日本八路,很有意思。他们虽然是日本人,却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他们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反对那场对中国人民的侵略,日本军阀的不正义的、错误的战争,他们是反对的,这当然就体现了中日人民友好的传统。想想在战争年代,实际上也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赞成当时日本错误的战争政策,在日本国内就有相当大的反战势力,他们反对战争,有的人因此坐牢,付出牺牲。日本军人当中有一部分人直接参加了反战同盟的工作,也有一些日本军人后来被我们俘虏了,到我们的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全部都表示悔罪,这些人后来回到日本国内成立了一个中国战场回归者的联盟,叫中归联,中归联的宗旨就是以实际行动来向中国人民谢罪。过去侵略过中国,现在要搞日中友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院子里面树了一个谢罪碑,我到那儿去参观过。我认为他们代表了日本人民的良知,虽然想到那段战争是痛苦的记忆,由于日本的侵略强加给中国人民很多的苦难,但是日本人民当中还是有一些有良知的人是同情中国人民的,这些人代表日本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代表日本的希望。

    李小萌:在2005年中国的一些城市出现了针对日本的抗议游行,那个时候您发出了您的声音吗?

    陈昊苏:我们觉得需要理智地对待中日关系出现的问题。我们和日本朋友有很多接触,当然我们清醒地看到日本有一种右翼势力,这种右翼势力是想挑动中国和日本人民之间的仇恨,制造不信任的情绪,如果我们采取不理智的行为来对待,恰恰倒是遂了日本右翼一些人的心愿了,这样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那个时候动员了很多我们的外交家,大家都做了一些工作,主要是向一般的民众做解释,日本政府某些领导人的做法很令人愤慨、义愤,比如说中国的神六飞船经过了宇宙航行落地以后,那天日本的首相又去参拜靖国神社。我们有的时候觉得奇怪,他似乎是怕人们忘记了,他要经常去参拜靖国神社的,所以趁着这个时候再提醒你们一次,要去参拜靖国神社。我想我们应该弄清楚,他能不能代表所有的日本人民的心愿,实际上日本民众当中很多人不赞成他的做法,这个事情如果我们采取一种非常冲动的做法,用游行的方式,我不认为这是正确的。

    李小萌:当有人说您为日本人说话的时候,您担不担心有人说您是亲日派?

    陈昊苏:我曾经专门回答过一位记者的提问,我认为这个亲日派的概念是在发生变化的。比如说在抗日战争时期,亲日派是我们坚决反对的,它是一个很不好的名词,因为你的祖国受到外国的侵略,你不但不去进行斗争,反而去向那个国家表示亲善,那当然是不对的,它跟汉奸就差不多了。现在情况变了,中日之间应该建立起友好合作的关系,中日邦交已经实现正常化三十五年,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些麻烦的事情,可是中日人民要世代友好,这是历史的主流。这种友好不仅是对中国有利,对日本也有利。在这种时候亲日派不是什么坏的名词,我希望在中国有更多的亲日派,在日本有更多的亲华派,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日关系会越来越密切,越来越良好地发展。

    李小萌:在中国的亲日派和在日本的亲华派这个队伍在扩大吗?

    陈昊苏:邦交正常化三十五年以来,我们走过的是一条曲折的道路,曾经有一度中日友好的呼声非常高涨,在两国人民当中很多人都表示认同,而且有很多人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但是到了新世纪刚开始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就是由于日本少数领导人在历史问题上开倒车,做出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情,这个时候中日之间就出现了政冷经热、上冷下热的情况,中日的政治关系确实发生了障碍,而且这种障碍越来越严重,使高层的政治往来无法进行,影响到一般的民众之间也产生了互不信任。我们和日本一个重要的组织,叫言论NPO,进行连续两年的调查,2005年和2006年,调查的结果确实是不能够令人满意的。中国人当中,很多人对日本的观感非常不好,同时日本人当中有很多人对中国的观感也很不好,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承认这样一种状况,我们应该通过中日民间的交流与合作,来改善这种状况。

    李小萌:今天我们讲中日友好关系,中国和日本两国都一定需要这一份友好的关系吗?

    陈昊苏:我想应该是的,曾经有过五十年战争的历史,但是还有更早的中日之间两千年的友好交流的历史。我们看一看历史,当中日之间实行两千年的友好交流的时候,可以这样说,大家都是获益的。中国的文化传到日本,日本很多老一辈的人们都认为,中国是他们文化上的母国。日本现在的文化在发展,很多融入了中国文化的成分。到了近代,中国和日本都曾经一度遭受西方列强的欺凌,日本率先走出了困境,因为进行了明治维新,开始发展现代化,吸收西方的文明,那个时候他们又影响了中国的文化。你看现在中国语言文字当中有很多的词汇,现代化、一体化、多极化,这个化的用法跟过去传统中国文字是不一样的,这是从日本引进来的。很多中国现代通用的名词跟日本一样,因为那个时候日本首先学习西方,很多经典的西方学术著作是通过日本的翻译介绍而为中国人了解的,这种文化交流实际上对双方都是有利的。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对于两国的发展进步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果今后我们还要发展,这种交流还是有益的。而当中日之间发生战争的情况怎么样呢?中国当然是受害者,中国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有三千万人牺牲了,说得更早一些,是从甲午海战开始,中国打败了,中国的发展遭遇了困境。日本虽然在这个战争中开始得手,占了好多的地方,但是最后不是也失败了吗,日本人要反省一下,他们实行这种战争政策或者军国主义的政策,给他们的人民,给他们的国家带来的也是灾难。在新的世纪,我想中日两国是邻居,这个邻居是不能够选择的。生活中如果我跟我的邻居关系搞得不好,经常吵架,我们可以有一个办法,搬家,到别的地方生活,迁居了,但是国家是不可能这样的,必须要讲友好与合作。当然,如果两国之间关系越来越紧张,充满敌意,不断争斗,最后还爆发战争,我相信那就是双方的利益莫大的损失。中国的外交也好,日本的外交也好,如果出现这样的局面,那就是20世纪下半叶和21世纪上半叶中国外交的大失败,也是日本外交的大失败,我们做外交工作的人当然要避免这种失败,我们要争取中日互利共赢、双赢,世界和平,中日之间的和平友好世代发展。

    李小萌:当时间走到2006年,中日关系有了一些回暖的迹象,我们来回顾一下去年发生了什么。

    2006年中日关系破冰解冻

    10月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举行了首脑会谈。

    据中方统计,2006年1月至10月,日本的访华人数达308.1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9.87%。

    据日方统计,2006年1月至8月,中国大陆访日人数达到66.77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0.20%。

    日本内阁府2006年12月发表的“外交舆论调查”显示,认为日中关系“良好”的日本人为21.7%,虽比上次调查改善两个百分点。

    李小萌:2006年中日关系破冰解冻,8月15日还是参拜了靖国神社,但是10月8日新当选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就访问了北京。

    陈昊苏:是的,刚才说政冷经热、上冷下热积累到一定时候,双方的有识之士都感到很焦虑。因为这样两个大国,尤其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长达五十年的对抗,给双方人民带来那么大的痛苦和牺牲,所以大家要忧虑了,难道我们在21世纪开始的时候,不是走向和平,而是要重复20世纪的经历?当然不应该这样,双方都在想法要改善这种状况,所以这就有了2006年3月底我们对外友协和中日友协邀请日本方面的七个对华友好团体的会长同时访华。这些友好团体其实是经常来访问的,但是七个会长同时来访,这还是第一次。

    李小萌:数字和规模都是史无前例的。

    陈昊苏:对,我们中方也有五个团体,这里面就包括了我们的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和全国青联,还包括贸促会,就在一起举行了一个会议。我那时候说,我们第一步的目标是中日关系要走出困境,这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但第二步的目标就是走出困境后还要继续发展,还要实现世代友好,不是一时的问题,要看得更长远一点。这次活动特别重要的就是胡锦涛主席会见了日本的七团体的负责人。胡锦涛同志的讲话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他是郑重地代表中国的官方,中国的政府,明确地宣布,中国政府重视发展对日本的友好合作关系。然而不能回避问题,由于日本少数的领导人开倒车,就是参拜靖国神社,成为中日关系当中的一个症结。

    李小萌:胡锦涛主席的表态就是在接见日本七团体期间表的这个态,可不可以说这就是民间外交的活动当中给了官方外交的一些表态的机会,促进的机会?

    陈昊苏:我们通过民间外交的沟通,搭建一个平台,那时候官方的领导人之间没有什么直接的接触,与民间人士接触是很要紧的。事后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向日本方面的人士解释中国的立场,胡锦涛主席见了日本七团体的负责人,表达了中国改善中日关系的愿望。在双方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当9月20日日本政府改组以后,安倍晋三担任首相以后,他做出了决断,对这一点我们是非常欣赏的,他10月初的访问成为破冰之旅,中国方面当然是寄托了很大的善意,我们是一种呼应吧,你既然有这样善良的愿望,表示愿意和中国友好,中国没有理由拒绝。当然我们就希望今后几年,中日关系一步一步地走出非常僵硬的状态。这是一个历史的经验,我们都应该吸取这样一个历史经验,温家宝总理要到日本去访问了,他叫融冰之旅,破冰的时候坚冰是打碎了,但是航道上还有各种各样的冰块,没有融化呢,希望这次访问真正融化掉。这样中日之间友好合作的航道就可以畅通无阻了,这是我们的愿望。

    李小萌:中日关系有过非常亲密的蜜月期,也有过所谓的冰冻期,像我的同事白岩松去日本做了一次很深度的采访,他回来之后他的感受是说,从现阶段来看,我们既不能追求像情人一样的亲密,当然不能敌对,所以最理想的是一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朋友关系,您的观点呢?

    陈昊苏:我认同这种观点。中日之间,在日本我们的朋友很多,他们对中国是非常热爱,有的人把中国当作他的第二故乡。我给你们介绍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的专务理事白土吾夫先生,他据说访问中国已经有二百多次了,在比较年轻身体很好的时候,一年都不知道多少次到中国来。那个时候中日之间还没有直接的航线,他就得绕道香港,步行走过罗湖海关,进入中国,所以到一次中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恐怕要好几天的时间,但是他坚持对中国的友好事业,在中国交了很多朋友,这样的友好人士是把中国当成情人的。他在去年去世了,我刚刚接待过他的夫人,他的夫人过去不怎么到中国来访问,因为她的先生是来公干,一般夫人都不来的,我们为了追怀这位好朋友,接待了他的夫人,他的夫人把五十年来中国方面一些名人,包括郭沫若会长、楚图南会长,有名的书法家送给他的书画作品全都带到中国来了,她说这都是她先生多年从事友好交流工作,中国方面的朋友赠给他的宝贵礼物。她现在觉得自己身体很不好了,年纪也很大了,没有办法保存这些东西,她就把它送回给中国,由我们对外友协来帮她保存。这些礼物确实是反映两国知名人士,文化界高层人士的那份友好感情,特别值得我们后人敬重。我还介绍一个朋友,日本有一位老人叫远山正瑛,他大概到七十多岁以后,对中国的绿化事业非常热衷,每年都要到中国来,到内蒙古,去治理那个地方的沙漠,那个地方叫恩戈贝吧,他不仅自己来,还带着他的一些朋友,一些亲戚,他每次来带好多人来,来了以后并不是游山玩水,不是到中国看看名胜古迹,就是直奔那个地方,在那个地方种树。他曾经说过,我年纪太大了,如果我能多活比如十年、二十年,我就想把这片沙漠真正变成绿洲,最后他去世了。这个人,我就想到他是新世纪或者20世纪末年的白求恩。大家知道白求恩,毛主席曾经说过,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这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远山正瑛先生,他是把中国人民的绿化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也是一种国际主义的精神。我们愿意做一些民间友好交流的工作,使这样的人更多一些。

    李小萌:我想中日两国应该都是高度关注在年轻一代心目当中中日关系究竟是怎样的,今天我们现场就都是年轻一代,有中国学生、日本学生,刚才听过我们陈会长整个的讲述之后,有什么问题想跟他交流吗?我们先问问日本的同学,好吗?刚才陈会长讲到,你听懂了百分之多少?

    观 众:70%。

    李小萌:那可以了,可以提问了。

    观 众:我是来自日本的,现在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中文的学生。最近几年中日关系有了好转,这一点非常高兴,但是也有担忧,就是以后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因素?

    李小萌:你最担心的是什么呢?

    观 众:这个很难说,就是在历史问题上有点担心,所以我想问一下,以后会有哪些不好的因素或者我们要注意的是哪些方面的东西。

    李小萌:好,谢谢你。

    陈昊苏:确实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担心,中日关系在去年实现了转寰以后,到底是继续往前走呢,还是停顿下来,还是又回过头去,恢复到过去不太理想的状态呢,可能性都是存在的。应该是双方的政府以及双方的民众共同努力,推动中日关系巨轮继续前进,已经破冰了,然后融冰,还要在比较畅通的航路中乘风破浪,继续前进,这是我们的愿望。要弄清楚一点,就是中日之间现在政治关系实现了转寰,但并不等于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有关历史问题的认识还有不一致的地方,所以现在双方也在进行讨论。另外在现实的经济合作、文化合作方面也有很多的事情,比如贸易方面的问题,遇到这样一些问题,到底用什么方式来解决?我的看法,现在的外交不是非此及彼,不是你死我活,我赢你输,应该是一种互利共赢的模式。我们决定了一件事情,它对双方都是有利的,要评价起来,大家都赢。不要永远是一方赢,另外一方输,如果是这样,关系不容易搞好,而且它积累到一定时候,又会爆发出新的冲突,互利共赢很要紧。中国提出建设和谐世界,有人把它概括为微笑外交,或者友好外交,实际上我们就是一个原则,我们想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得很好,我们也应该让别的国家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得很好,不能够把所有的利益都由中国一家独占。过去我们蒙受侵略,就是有人来侵略我们,他们把所有的利都拿走了,中国什么利也没有,中国受到的只是损害。孔夫子说过这样的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过去受到别人侵略我们的痛苦,我们就不会把这样的痛苦再强加给别人。有关中日之间今后能不能和平发展的问题,我们抱着巨大的信心。只要是中国人民坚持这种立场,应该可以维护和平的前途。

    李小萌:刚才这个同学提的这个问题,让我感觉其实你心里是有一些担心的,这种担心影响你自己在生活上的选择吗?比方说是更长时间留在中国,还是说早一些回到日本去?

    观 众:不管会有什么事情,我想为了中日的交流做出贡献,可以留在中国。

    李小萌:好,谢谢你。还有同学想提问题吗?那我们就请一位中国学生。

    观 众:我是北京语言大学日语系的学生,因为我是日语系的学生,所以我经常参加一些各种活动,跟日语有关的,我发现一点就是其实日本有很多的组织团体,他非常积极地组织一些活动,但是中国方面好像这样的活动比较少,我们参加的全都是日本方面组织的活动,我想问,既然我们中国其实因为今年是2007年是中日体育文化交流年,是新的期待、新的未来,那个标语,中国方面会不会也组织一些这样的比较大型的活动?

    陈昊苏:现在这样的活动其实是很多的,但是它们的覆盖面确实都是有限的,我们对外友协和中日友协也举办过相当多的中日之间的交流活动,但是我也知道可能在座的有些朋友不一定能够去参加。我的看法就是,我们应该提倡不同的单位多组织一些这样的活动,加在一起它的覆盖面就会很大。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五周年,所以对外友协和中日友协也策划了一些活动,比如说因为我们是负责中日友好城市工作的,中日友好城市从1973年开始建立最初的两对,友好城市工作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天津和神户、上海和大阪是属于最初的两对,不光是中日之间的前两对,也是整个中国和外国的前两对。到去年我们突破一千四百对,中国和日本之间是二百三十三对,你想这个是相当大的数量了。我们准备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五周年的时候举行一个友好城市的乒乓球赛,参加者是一些小学生,这些小学生是以友好城市为单位,比如上海和大阪共同组织一个队,天津和神户共同组织一个队,这是所有的友好城市他们之间来开展友好的比赛,当然输赢这不是很重要的,关键就是大家在一起参加一场活动。刚才我提到的调查,其中设定了一个项目,就是问日本人,你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中国的,直接到过中国的,或者是和中国有联系的,在中国有认识的人的,这样的人就比较少,比例相当低。问中国人,也是一样的,你怎么了解日本,去过日本的很少,与日本有联系的或者有认识的人也很少,大多都是通过新闻媒体的这种渠道。媒体的渠道就很难说了,因为我们也知道,如果这个媒体本身是不很公正,他所做的这种报道恐怕就对青年人有一种误导。我认为我们还是要创造机会,让这些青年人能够直接在一起进行交流,熟悉对方的人,熟悉对方的文化、历史以及现实,这是我们的一种愿望,希望什么时候搞得更多一点。

    李小萌:前面您讲的那些今年的活动计划,毕竟它还是依托于一些团体的,其实按照陈会长的观点来看,在座的每一位都是民间外交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您曾经说过,任何一个公民到对方的国家去生活,了解那里的文化和历史,跟那里的人们交流建立友谊,就是在做民间外交工作。

    陈昊苏:是,确实是,我想强调一下友好城市,刚才我说了二百三十三对,这个数量很大。我想可以这样说,它是一个基础,因为两国政府关系的发展,地方政府也是可以有发言权的,如果友好城市的交流搞得越多,这种基础就越雄厚。它又是一个动力,对双方城市来说,在发展过程中,都可以从对方城市得到一些支持,或者一些推动。另外它是一个渠道,双方的市民可以通过友好城市的渠道开展一些交流,听说我们的一些省市,因为和对方的县、市是友好省县友好城市,他们也组织一些市民的观光团进行互访,这就是一种交流的渠道,现在我们的人员交流实际上是相当充分的,在政治环境比较好的时候,这样的交流应该更多地开展。另外还有一个就是窗口,通过对方的城市,可以认识对方的国家,这个工作挺有意义的,友好城市工作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件事情。

    李小萌: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五周年,相信您也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所以祝您接下来的工作顺利,也感谢您今天到我们的节目中来,谢谢您,谢谢大家。

    央视新闻频道《新闻会客厅》播出时间:

    每周一至周四晚22:00--22:30

    新闻会客厅 会见新闻当事人,敬请收看

责编:赵巍

1/1页
相关视频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