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省初步构建非遗保护体系

中国新闻来源:中安在线 2017年06月10日 06:48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6月9日,第十二个全国文化遗产日安徽主会场活动在蚌埠举行,非遗项目展演展示、参观双墩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等活动让公众近距离领略非遗魅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出台政策措施,开展特色活动,初步构建起非遗保护体系和机制,有效保护传承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摸清家底、健全名录,才能有效保护。各地深入开展非遗普查工作,形成文字记录1981.46万字,照片29976张,录音记录1646.5小时,摄像记录3249.65小时,征集实物1521件,搜集非遗线索10016条。目前,全省已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保护体系,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人类非遗名录项目3项,国家级非遗名录72项,省级非遗项目343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5人,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76人。

  展览展示、基地带动,传承普及非遗。今年4月举行的外交部安徽全球推介活动中,文房四宝、芜湖铁画、徽州漆器、阜阳剪纸等非遗作品精彩亮相,赢得中外嘉宾“点赞”。在深圳文博会、北京文博会、中国非遗博览会等重要活动中,徽派非遗生动叙说着徽风皖韵的独特魅力。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非遗研究基地、非遗教育传习基地、传统工艺工作站等载体,传承着文化根脉。 “非遗进校园”活动深入开展,据不完全统计,活动惠及大中小学学生45万人次。

  整体保护、抢救濒危,取得明显成效。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我国第一个跨省的文化生态保护区。2013年,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创新工程项目顺利通过文化部验收,2015年保护区建设成果通过文化部首批评估,在这里,濒危项目得到及时抢救,文化多样性得到妥善保护。

  研修培训、融合发展,振兴非遗工艺。 4月10日,安徽徽州传统工艺故宫特展在京举行,特展开幕式上,省政府与故宫博物院签署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合作协议,黄山市政府与故宫博物院共建传统工艺工作站,徽州工匠们有了更多到故宫研习的机会。近年来,省文化厅、教育厅联合开展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向中央美术学院等10所院校推荐40名非遗传承人参与研修培训。省文化厅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承办两期“数字化与可视化在中国手工造纸行业的应用”研修班,涉及宣纸制作技艺等1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参与研修学员40人。柳编、竹编、剪纸非遗技艺与产业扶贫、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成为融入生活、深受百姓喜爱的文创产品。

  立法保护、夯实队伍,强化政策保障。 2014年10月1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施行,为我省非遗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非遗保护专项资金逐年增加,从事非遗工作的专职人员超过800人。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