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鲍卫忠先进事迹报告会
图文实录
自动刷新:
刷新
  • 11:07

    2024-04-19

    胡和平:

    报告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11:07

    2024-04-19

    胡和平:

    鲍卫忠同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忠实践行者,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沧源边境村老支书们重要回信精神的优秀代表,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时代好干部。他的先进事迹有力诠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可靠保障,集中展示了新时代广大政法干警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的精神风貌,生动展现了“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时代图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政法干警要以鲍卫忠同志为榜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全力履行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 11:04

    2024-04-19

    胡和平:

    同志们,刚才,报告团的5位同志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朴实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和真挚的情感,从不同角度深情讲述了鲍卫忠同志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先进事迹,追忆他司法“卫”民、竭“忠”尽智的一生,诠释了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模范法官的忠诚与担当,让我们深受教育、深受启发、深受激励。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向报告团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 11:01

    2024-04-19

    毕昱:

    总有一种精神超越时空界限,照亮我们奋勇前进,这就是楷模的精神;总有一种力量生生不息,鼓舞我们勇攀高峰,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卫戍正义,忠勇执法,鲍卫忠用信仰坐标人生;卫护佤山,忠骨遗风,鲍卫忠用生命践行誓言。此时此刻,还有千千万万个像鲍卫忠一样,坚守在审判执行一线的新时代人民法官,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他们牢记初心使命、勤勉履职尽责、顽强拼搏进取,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砥砺前行!
    谢谢大家!

  • 10:59

    2024-04-19

    毕昱: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鲍卫忠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胸怀为民爱民的赤诚之心,用民族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能接受的方式认认真真办好每一个执行案件、做好每一次司法救助,兑现了“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从他身上,我看到了司法正义不仅体现在法条中,更体现在每个案件得到妥善解决的时刻,在每个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瞬间。即使是沉疴已久的执行难案件,他也微笑面对,用铁汉柔情融化隔阂坚冰。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心里装的还是当事人的司法救助款,这就是头拱地也要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的人民好法官啊!

  • 10:58

    2024-04-19

    毕昱:

    面对一时无力还款的被执行人,他尽其所能地帮他们走出困境;面对申请司法救助的群众,他认真审核并第一时间上报材料;面对已经脱贫的建档立卡户,他牵挂在心,时常询问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面对边境一线吹响的抗疫号角,他主动请战奔赴一线,和各族干部群众一起,筑起了强边固防的铜墙铁壁。村里的老支书回忆起他,哽咽地说道:“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边境村老支书们回信中提到的‘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鲍法官一直都是这么做的,他就是这样一个掏心窝子为老百姓办事、能把石头都捂热的人。”是啊,为老百姓办事,把石头捂热,鲍卫忠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锲而不舍、人民至上!

  • 10:57

    2024-04-19

    毕昱:

    鲍卫忠一生扎根在祖国的西南边陲,45载风雨岁月融入他炙热的守边情怀,24年司法生涯铸就他无悔的法治信仰,上万公里执法之路见证了他不变的为民初心。从县城通往乡镇的道路有多少个弯、从乡镇下到村寨要蹚过多少条河,村里谁家小孩留守、寨子里有几户老人,他心里都清清楚楚。

  • 10:56

    2024-04-19

    毕昱:

    鲍卫忠会为了一个1900元的案件,开着车往返山间几十公里,多次到被执行人家里做工作,只为解开当事人的“心结”。鲍卫忠会为了尊重佤族“老人的祭日钱财不外送”的习俗,一口答应好不容易找到的被执行人,第二天再次顶风冒雨,前往村里了结案件。为了看病急需用钱的执行申请人,他索性自掏腰包,悄悄为无力还款的被执行人垫付了8840块钱的执行款暂度难关。“8840”,一个简单的数字,但这背后对于他来说,上有年迈的母亲,下有年幼的双胞胎儿子,就连家里的购房贷款都尚未还清,他却毫不犹豫地将钱递到了当事人的手中,只因一句“人家有困难”。他把别人的难题当作自己的难题,把群众的需求放在心尖上,这个法官让申请人拿到了“真金白银”,让执行办案有了温度。

  • 10:55

    2024-04-19

    毕昱:

    2005年4月,鲍卫忠在入党申请书里工整地写下“要成为一个有高尚品德和崇高理想的人,一个对人民有利的人,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先进人物一样,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在他心里,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在他心里,法是无私的,但必须有温度;在他心里,执法如山,却可以春风化雨、温润如玉。

  • 10:54

    2024-04-19

    毕昱:

    2003年,鲍卫忠被派到沧源县坝尾村开展“三村”建设工作。当时与鲍卫忠一起工作的村干部回忆道:“那是一个朴素、精神的佤族小伙,总是穿着一身迷彩服、脚踩一双解放鞋,那笑眯眯的样子,就像我们自家的兄弟一样!”在组织村民开展旧房改造时,佤族群众认为搬迁不符合风俗,对搬迁工作积极性不高。鲍卫忠不急不躁,把所有工作的细节都和老百姓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最终打动了村民,顺利完成了200多户旧房改造,让佤族群众从茅草房搬进了新砖房。在阿佤山的村村寨寨,在老百姓家的火塘边、田地里都留下了他不知疲倦的身影。看着村里越来越宽的道路、越变越好的生活,我知道,那个时候的鲍卫忠已经用他的行动和真诚走进了老百姓的心里。

  • 10:53

    2024-04-19

    毕昱:

    翻开鲍卫忠的笔记,第一页就写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回顾鲍卫忠同志的一生,他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做的。

  • 10:52

    2024-04-19

    毕昱:

    通过一次次走进他的亲人、同事和当地群众,我看到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永葆忠诚本色,看到了他作为一名边疆人民法官始终坚守法治信仰,我也看到了他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佤山干部常怀的一颗赤子之心。一个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的形象,在我心中逐渐清晰了起来。

  • 10:52

    2024-04-19

    毕昱:

    鲍卫忠因公牺牲后,我第一时间加入了采访报道工作,一路走来见证了他被授予“时代楷模”的光荣称号,也从学习宣传他的事迹中收获了感动与成长。他是什么样的人?做了哪些事?为什么每次提起他,大家依然饱含深情、泪湿双眼?

  • 10:51

    2024-04-19

    临沧市文化传媒集团记者 毕昱: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毕昱,是一名来自鲍卫忠家乡临沧的记者。

  • 10:50

    2024-04-19

    胡和平:

    下面,请毕昱同志作报告。

显示更多
人物介绍

“时代楷模”鲍卫忠

  鲍卫忠,男,佤族,1976年6月生,中共党员,云南沧源人,生前系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他长期扎根我国西南边陲,对党忠诚、公正司法,为民族地区繁荣稳定贡献法治力量;他始终珍视民族团结,深入村寨普法释法,依法保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佤山法治“老黄牛”;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彰显了新时代人民法官的政治本色。
  2021年10月,鲍卫忠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2023年12月,中央宣传部追授鲍卫忠同志“时代楷模”称号。

现场照片

临沧市文化传媒集团记者毕昱作题为《边疆民族团结的守护者》的报告

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陈龙作题为《牢记殷殷嘱托的好干部》的报告

鲍卫忠同志妻子周红作题为《一生的骄傲》的报告

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干警陈美红作题为《局长的办案“密码”》的报告

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吕丹作题为《用生命坚守初心的边疆好法官》的报告

报告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