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明天》第五季!“保护”未成年人

  《守护明天》是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大型未成年人法治教育节目,由总台社教节目中心《法律讲堂》栏目负责策划、制作。节目旨在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强化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促进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力,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节目采取检察官说案、舞台剧再现、专家团建议、案件纪实拍摄等多种电视表现手段,讲述真实案例,分析背后成因,提出预防措施和专家倡议。五季节目内容涵盖校园欺凌、监护侵害、性侵害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入职查询、强制报告、社会治理、罪错分级等十多项社会普遍关注的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问题。2017年9月至2021年11月,《守护明天》在总台社会与法频道连续播出五季,见证了国家未成年人保护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制度的不断完善。节目收视连创新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深受公众信任和喜爱的未成年人法治品牌节目。
  播出时间:11月20日—29日每晚18:56在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会与法”频道播出。
    
《守护明天》第一季        《守护明天》第二季        《守护明天》第三季        《守护明天》第四季

分集简介


11月20日《欺凌同学的代价》


  2019年6月,西安某职业学校发生了一起性质极为恶劣的校园欺凌案件,几名女生多次在宿舍殴打同学,并拍摄裸照及不雅视频发到自建的群里。办案民警在调查取证之后,曾用“难以想象”和 “令人发指”来形容这起案件。
  那么这样一起性质恶劣的校园欺凌案件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几名打人的女孩最终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怎样的代价呢?本期节目聚焦校园欺凌话题,解读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校园安全与学生欺凌的最新规定。


11月22日《摔伤孩子谁之过》


  2020年2月,北京市儿童医院急诊室接诊一名三岁女童,经诊断孩子颅骨骨折、颅内出血,面临脑疝风险。经过医护人员及时有效的救治,孩子的病情逐步稳定。按照诊疗规范,医生对孩子受伤的原因反复询问,并由此得知孩子的受伤与其父相关,于是院方依照“强制报告”制度的要求,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经过警方调查,这是一起由家庭矛盾引发监护侵害,导致幼童重伤的案件。身为父亲为什么伤害自己的亲生女儿,他又该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呢?本期节目聚焦新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强制报告制度,同时呼吁全社会遇到儿童被侵害时都能及时发现、主动报案,为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成长形成合力。


11月23日《黑培训班里的噩梦》


  2019年2月,江苏省某市的一个小镇上发生了一起猥亵女童案,9岁的女孩在上校外补习班的时候被老师潘某猥亵,警方第一时间将潘某抓获。然而在调查此案的过程中,办案人员发现潘某作案手段非常卑劣,补习班里还有多个女孩遭到了他的毒手,而且潘某十几年前在外地竟然有过犯罪前科,罪名正是猥亵儿童罪!
  潘某的案件敲响了一记警钟,当地检察机关会同教育部门展开了一次教师队伍清查行动,防范有违法犯罪前科的人再次威胁孩子的安全!本期节目聚焦入职查询和制度,探讨如何从源头织密保护未成年人的法网。


11月24日《“消失”的亲生父母》


  生而不养,遗弃自己的孩子逃避抚育责任,这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恶。而本期节目就聚焦这样一个降生即遭遇遗弃的女婴。这个女孩半岁前,在医院由医护人员照料长大,半岁后在当地民政部门的安排下,进入当地福利院生活。转眼到了即将入学的年纪,由于没有身份信息,孩子入学很可能遇到问题。福利院向来院走访的检察官及时反映情况,警方介入调查,再次开始查找孩子亲生父母的下落。最终小女孩的父母被找到,而当年遗弃女婴的前因后果也由此一一浮出水面。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狠心遗弃自己的孩子?这种遗弃行为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这个小姑娘在福利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关怀下,又会迎来怎样新的生活?节目从遗弃罪的定罪量刑为切入点,聚焦遗弃子女问题,从撤销监护权,到新修订的未保法明确民政部门对未成年人临时监护和长期监护责任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11月25日《迷失在“义气”中的孩子们》


  2018年8月开始,云南某市的城区KTV、酒吧、客运站、学校等地发生了多起聚众斗殴案件,一个通过网络组织起来的以未成年人为主的团伙“风云家族”(化名)[去加黑]由此浮出水面。“风云家族”是这个网络社交群名,案发时群成员400[400]多人,在某视频平台还有粉丝1900人。其中大部分成员都是在校学生,最大的十六七岁,最小的只有十三四岁。
  经过警方调查发现,与这个“家族”相关的案件共6起,涉及46名未成年人。这样一个基本由未成年人组成的团伙在法律上如何定性?不同程度涉案的未成年人应该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本期节目关注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制度,探讨如何对未成年人犯罪不枉不纵,精准惩治,同时又要及早干预,做好教育矫治工作的话题。


11月26日《宾馆里的侵害》


  深夜时分,两男子带着两名满身酒气、步履踉跄的未成年女孩要入住宾馆,这令人生疑的一幕并没有引起宾馆前台服务员的警惕,她不仅没有按照规定询问、登记身份信息,也没有联系孩子的父母,更没有想到要向公安机关报告,就直接按照两个男子的要求开了个“三人间”。当夜,一名女孩被其中一名男子性侵,另一名女孩险遭毒手。
  案发后,两名男子受到了法律的惩处,而涉案宾馆不但受到停业整顿和罚款的行政处罚,还成了被告。江苏省检察机关支持了被害人起诉宾馆索要精神损害赔偿的诉讼,本期节目关注宾馆违规接待未成年人话题。


11月27日《被刺痛的青春》


  近几年,文身人群开始出现低龄化现象,小涛和小辰就是这样两个未成年文身者。他们的文身经历都从初中时开始。当时他们羡慕有文身的人,觉得这样不但很有个性,还能对周围的人有威慑效果。小辰更是不顾父母的反对先后在手上、[、]胳膊上、肚子和前胸都文了图案。
  但随着年龄增长,小涛和小辰的想法却发生了变化,曾经值得炫耀的文身图案成了他们想要洗掉的印记,这种前后巨大的反差是如何形成的呢?心智还不成熟的未成年人盲目文身,会给他们未来融入社会带来哪些阻碍与影响?怎样规范文身行业,最大程度地保护孩子们的利益?本期节目关注未成年人文身话题。


11月28日《问题少年的回归路》


  小安是一个有着特殊经历的男孩。父亲早年去世,母亲再婚后不告而别,11岁的他开始流浪街头,靠着在黑网吧小偷小摸填饱肚子。他的情况被相关部门发现后[,]被送往福利院进行安置。4年后,不愿被约束的小安偷偷从福利院逃走,再次开始流浪生活。他白天在网吧打游戏,晚上就在街上四处游荡,为了活下去又走回了偷窃的老路,曾两次因盗窃被判刑,这中间只相隔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未检检察官发现小安没有户口,没有父母监护。小安服刑结束后,不但不能正常融入社会,而且依然存在再犯的风险。那么怎样帮助像小安这样的孩子接受法律惩戒后不再重犯,真正回归社会,回归正常的生活轨道呢?本期节目关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以及服刑结束后未成年人如何回归社会的话题。


11月29日《打架的“乖孩子”》


  男孩小岩从小不在父母身边,由外公外婆照顾长大,直到9岁的时候,才跟做生意的爸爸妈妈团聚。由于觉得亏欠了孩子,所以父母对小岩有些溺爱,其他长辈们对他也是呵护备至、有求必应。后来由于身体原因,小岩在高中时退了学,而忙于工作的父母无暇照顾他,对他的日常行为缺乏监督和管理,在出现抽烟喝酒、夜不归宿等不良行为时,也没有及时干预制止。作为父母,他们也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外面交了什么朋友,做了什么事情,直到有一天接到电话,才知道儿子闯下了大祸。原来小岩在外与人打架,和其他几名未成年人持械打伤3人。
  2020年5月,福州市台江区人民检察院向小岩父母现场宣告送达“督促监护令”,督促他们改变家庭教育方式。本期节目聚焦与督促监护令相关的问题,将围绕着这项制度的推行、法律依据、在家庭教育中起到的作用等问题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