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你好,委员丨刘学俊谈《哪吒2》爆火:科技需为文化赋能,文艺要与时代同步
面孔 央视网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03日 09:46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静远 吕媛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刘学俊,策划并带领这支艺术团打造了二十四节气交响套曲《万物生长》、民族交响歌剧《莫高窟》等作品,在新时代文化艺术精品创作、融媒体传播、交流互鉴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探索。

谈及经典文艺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刘学俊认为,“能称得上经典的,一定是经过时间检验的艺术作品,在当代依然会给人们的心灵带来触动”,就像人们一听到歌曲《枉凝眉》就联想到电视剧《红楼梦》,这样经过历史沉淀,经过人民群众的检验,才能成为经典。

刘学俊说,经典文艺作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人们的精神情趣,尤其为中老年观众带去了诸多精神慰藉与支撑,“其实人们现在的需求更多是精神上的愉悦,恰好经典作品能引领人们实现这样的追求”。

(刘学俊 受访者供图)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电影《哪吒2》实现了我国电影史上的历史性突破。谈及“哪吒”这一文化现象,刘学俊提到“哪吒”系列电影创造的神话背后,正是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电影中主要人物和情节均来自经典作品,但电影情节相较于大家熟知的“哪吒闹海”又有了较大改编。

电影《哪吒2》的爆火,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带来了哪些启示?

“科技一定要为文化赋能,文艺作品一定要与时代同步,只有做到这两点,才可能产生兼具影响力与经济收益的作品。”刘学俊在接受央视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哪吒2》取得的成绩证明传统文化是可被激活的“文化IP”,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发展的关键是如何紧扣现代场景、现实需求,譬如电影中被打得鼻青脸肿的无量仙翁刷脸失败,正是以现代视角重构传统文化内核的鲜活范例,这样的巧思设计促使“哪吒”从神话符号演变为能够激发观众情感共鸣的作品。

“不仅要‘讲’中国故事,还要‘会讲’中国故事”,在刘学俊看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确实博大精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但是如何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这需要创作者的艺术智慧,“得沉下去、静下心,心无旁骛地去做这件事”。

编辑:吕媛媛责任编辑:李夏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