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蓟州是天津市历史文化名城,可考建制史有2244年。当地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遗存、秀美的景色,吸引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诸多名作。在这里,全长450米的渔阳古街和石门坎等胡同,与众多文旅资源形成了空间联系。
走进渔阳古街的一头,是独乐寺所在的位置,记者在这里看到了全国为数不多保留下来的辽代时期的木构建筑。这样的木构建筑在1000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历史上有记载的大规模地震28次。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余震中,楼阁顶部来回颠簸摇摆,幅度在一两米左右,但地震过后它又慢慢恢复了原样。这其中,中国建筑中的斗拱结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民国时期,梁思成先生来蓟州考察时看到了独乐寺的建筑历史价值,成为了他主持研究的第一座中国古代建筑,这也成就了独乐寺在建筑学界非常高的地位。当时,梁思成拍下了大量独乐寺的照片,在战争年代独乐寺的铜像被盗走之后,这些照片也帮助工作人员得以找到恢复其原貌的历史图片。
梁思成发现,这里和他在敦煌壁画上看到的楼阁风格是一样的。经研究,独乐寺在辽代圣宗统和二年(984年),也就是唐灭亡后77年重建,建筑风格均为唐风,这也打破了当时“大唐正统在日本”的谬论。梁思成曾这样形容独乐寺:“上承唐代遗风,下启宋式营造,实研究我国建筑蜕变之重要资料,罕有之宝物也。”
在渔阳古街上,由中国建筑串联起的故事被一一活化。主题邮局依然保留着当年梁思成打电话邀请林徽因来蓟州考察独乐寺的那面电话墙。蓟州建筑学社正在展出着以梁、林为代表,古建领域先辈们组成的营造学社为中国传统建筑研究作出的学术成果,而学社第一次田野调查的对象就是独乐寺。
在蓟州建筑学社,这里还摆放着独乐寺修缮过程中,因断裂等原因被取下来的木材。在灯光的照射下,记者依然可以清晰看到上面许许多多1000多年前工匠们的刀斧的痕迹。循着这些痕迹,当年的工具不仅已被成功复原,从中也可以看到古代中国木作工艺的发展变化。目前,大木作非遗技艺已经在这里得到保护,并被广泛应用在中国古建修复技术以及空间思维教学中。
建筑文化的活化只是渔阳古街的一隅。在这里,渔阳古街打造了非遗展示、数字博物馆以及各种网红场景等多种文旅融合新模式,同时还保留了历史文化的精髓。渔阳古街成功将传统文化产业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正在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和创意的、文旅商融合的历史文化街区地标。(记者/弟辰晨 陈诗文 视觉/颜妮)
编辑:弟辰晨责任编辑: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