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北京时间11月7日早晨6点20分,进入立冬节气。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民俗专家介绍,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并称“四立”,与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合称“八节”,它们都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
秋尽立冬始,美好正当时。这一时节,也是秋天转向冬天的过渡时节,随处可见青黄夹杂、红枫摇曳。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此也多有咏叹:“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立冬饮食进补因人而异
今早6点20分迎来立冬节气。“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从物候上来说,立冬是秋天转向冬天的过渡时节。
民间常说:“冬令进补,来年打虎。”在11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上,中医专家表示,冬季是调补机体、养精蓄锐、增强体质的好时期,进补应遵循因人而异、因时制宜、适度平衡三大原则。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唐旭东介绍,首先,立冬饮食因人而异。人和人的体质是不同的,中医讲的“虚”或者是脏腑功能的低下,也有差别,因此在补益方法上有所区别。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人的虚证分为气虚、阴虚、血虚、阳虚:气虚体质的人可能动一动就气短,懒得说话,没有什么力气;阳虚的人在这个基础上还有怕冷、四肢不温,手和脚都是凉的症状。在使用的食材可以用羊肉、鹿肉、鸡肉,偏温一些的食材。如果是气虚,加一些人参、黄芪、党参补气的药物;阳虚可以加生姜、干姜、肉桂等温阳的药物。阴虚的人就会容易出现眼干、嘴巴干、大便干,甚至是潮热盗汗;血虚的人经常表现为面色无华,特别是贫血的人,食材上可以选一些温和甘平的食材,比如老鳖、老鸭、鱼等,放一些补阴的药物,像百合、麦冬、银耳,补血的药物像当归、熟地、大枣等。
进补应因时制宜和适度平衡
专家还表示,进补要因时制宜。冬季寒冷,人体阳气内敛,宜采用温补的方法。另外,进补要适度平衡。过度进补可能导致上火或消化不良,饮食应讲究多样化,荤素搭配。
另外,俗语讲“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立冬之后,虽然天气寒冷,但适当的运动仍然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抗寒能力。冬季运动前要充分热身,防止肌肉拉伤。在生活中,立冬后要注意腹部和足部的保暖,防止寒气入侵。所谓内养脾胃,外避风寒,防病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