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揽月 筑梦苍穹!虚拟技术带你到月球畅想国际月球科研站“模样”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6月28日 17:06:51
央视网 | 2024年06月28日 17:06:51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6月28日,国家航天局向中国科学院移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世界首份月背样品1935.3克,国家航天局6月27日还表示,未来还将与国际同行一道,共商共建国际月球科研站。那么,国际月球科研站是怎样规划的?有人参与的月球科研工作又将怎么展开?让我们通过虚拟技术提前畅想一下。

嫦娥六号任务圆满完成,我们再次来到月球。随着嫦娥六号任务的顺利实施,我们距离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又更进了一步。

国际月球科研站是什么?基本型又是什么呢?

根据国家航天局的介绍,我们知道,它将是我国通过多国合作,在月球表面和月球轨道共同建设的长期自主运行、短期有人参与,可扩展、可维护的天地一体综合性科学实验设施。

那么,问题来了,国际月球科研站会建在月球的什么位置?

据说月球南极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一方面是月球南极存在这样一类山峰,叫做“永昼峰”,听名字您应该已经猜到了,这里由于地势高耸,可以在很长的时间内一直受到阳光照射,有连续180天左右都是白昼,光照条件很好,对执行无人或有人探测任务是一大便利,适合长时间从事科研任务。

此外,根据现有的科学研究,发现月球南极还有不少很深的月坑。在月球南极,太阳的高度不会超过地平线1.6度,因此,有些环形山的底部永远不会有阳光照射到。科学家们认为,这些永久的阴影区里蕴藏着大量的水冰,这将为人类驻留和获取燃料提供便利。

说完科研站的地点,我们再来畅想一下科研站的样子。

我们基于此前发布的月球科研站概念短片,虚拟了它的布局和外观。 

您看,当荒芜的月球表面被这些建筑、设施覆盖时,您会不会也和我一样,会把它当成一个心驰神往的家园?

这边像蒙古包一样的小房子,我猜测应该是各国科研人员驻留期间的住所。为了节约成本、维护方便,这些房子未来很有可能需要在月球上就地取材,通过月壤制成建材,再用月面机器人进行3D打印,或者用搭积木的方式建造而成。

而这个区域,一目了然,这么多的太阳能电池阵列,我想一定是科研站的能源基地。

这里有发射基座,有降落平台,应该是地月往返交通器的停泊点;中国的航天员往返月球,就是通过“梦舟”飞船和“揽月”着陆器来实现的。

这一片大型天线是用来保障地月通信的。如今,科学家们正在规划深空互联网的建设,以后在月球上也可以连接高速网络,虽然远隔38万公里,但科研人员、航天员能随时随地与同事、家人、朋友保持联系,了解地球上每天发生的事情,既高效又便捷。 

再看这里应该是月球科研站最核心的区域——科学任务实验区。除了研究宇宙的各种奥秘,这里还会进行月球植物种植实验,水稻、马铃薯、青菜可能都会出现在月球上。随着科研站的建设,相信 “食物自由”会在不久的将来在月球上实现。

真的非常期待这些畅想能够早点变为现实,到那时,月球将不仅仅是我们探索宇宙奥秘的目的地,更是我们人类走向更远深空的起点。一起期待吧。

编辑:刘珊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九天揽月 筑梦苍穹!虚拟技术带你到月球畅想国际月球科研站“模样”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