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进博会 让全球共享中国机遇

来源:央视网 | 2023年11月10日 21:09:06
央视网 | 2023年11月10日 21:09:06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今天(11月10日),第六届进博会圆满谢幕,这是三年疫情以来,进博会第一次恢复线下举办。我们看这样一组数字:154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来宾;超过3400家参展商;289家世界500强企业;41万名专业观众;按年计意向成交创新高,达784.1亿美元。从这些数字,我们就能感受到这是一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宏大盛会,也是全球客商的“欢聚时刻”。

  从全球各地的食品、农副产品到消费品,从医疗器械、智能汽车到高端装备,来自全世界的好品好物在第六届进博会上云集。尽管只有不到一周的时间,但琳琅满目的展品足以刷新观众的眼界。

  疫情三年以来,进博会第一次全面恢复线下举办,全球新老朋友共赴“进博之约”。在这次进博会上,第一次来参展的纽埃是本届进博会人口最少的国家,这个南太平洋的岛国,全国只有1700人,一个国家展台、两家公司、三种特色产品,虽然展台不大、产品不多,短短几天,已经获得了不只中国公司的关注,还结识了其他十几个国家的潜在贸易合作伙伴。

  纽埃财政、基础设施事务部部长克罗斯利·塔图伊:“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非常独特的经历,在其他展会或国家我们都没有经历过,这是历史性的突破。感谢中国平等对待小国家,并让我们通过进博会被世界知晓。无论国土大小、人口多少,都把我们当朋友,我们期待着以后都来参加进博会。”

  作为一个产品展示的舞台,进博会为全球3400多家参展商打开中国市场提供了新渠道和新机遇。在本届进博会的开幕式上,不少嘉宾被一则“进博故事”打动。多特瑞是美国的一个精油品牌,2018年,多特瑞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首届进博会,只租了一个9平米的小展台,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一年就签订了3.2亿元的大单。

  美国多特瑞公共关系资深总监刘玮:“因为有了第一届进博会,给了公司非常大的信心,所以从第二届开始,我们的展位面积从9平米变成了108平米,第三届的时候我们又拓展到了150平米,直到现在我们的整个面积达到了200平米,所以面积的增长带来了非常好的收益。”

  几届进博会下来,多特瑞的签约金额逐年攀升,最高的一届达到10亿元。2022年,多特瑞在上海静安区投资落地,设立了全球首个海外研发中心。今年进博会又签下7亿元的大单。

  进博会的场馆形状像一株四叶草,有着幸运的寓意,对于很多外国的参展企业来说,他们不仅在这里收获了新的订单,创造了财富,进博会还为他们提供了展示产品、拓展市场的舞台,也为他们提供了加强合作的平台。在进博会期间,参展商们和中国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销售开发新的产品,实现了互利共赢。

  因为进博会带来的这些机遇,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选择在中国投资,他们不仅在中国开设分支机构,有的还将加工工厂、原料工厂和研发中心设在中国,以加速本土化的发展,更好地主动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

  德国卡赫和多特瑞有着类似的境遇,自从2018年参加进博会以后,卡赫中国区的销售额每年都有超过40%的增长。

  卡赫贸易(中国)有限公司机构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张义轩:“在展会现场跟终端消费者互动的过程当中,我们也看到了源自德国的一些进口产品,在功能性上跟本土消费者的需求还有一定差异,这也是为什么德国总部决定不断对中国市场研发团队进行投入。2023年8月份,我们又在苏州研发中心投入一个多亿升级设备和设施。”

  原本为清洗庭院车辆打造的高压清洗设备,在欧美国家很流行,但是来到中国,很多消费者发现,这种需要接水管电源的清洗设备,对于很多城市居民来说并不是特别适用。

  德国卡赫大中华区总裁唐晓东:“通过亚太研发中心,我们真正思考中国的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开发了适合于中国市场的产品。在2018年进博会首发全球新品,我们设计发明了水箱,同时这个机器也是带锂电池的,解决了接水和接电的问题。今年我们带来了另一款全球首发的新品,我们设计了折叠概念,打开盖子,一拉就变成折叠水桶,同时这个产品自带锂电,只要平时用手机充电器就可以把它充满,在使用的过程中,把它拿出来,开关开好,就可以做清洗了。”

  通过进博会,卡赫坚定了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聚焦本土化需求进行产品创新,这几年,卡赫又研发了适合亚洲用户的高温蒸汽清洗设备,轻便无线自清洁洗地机等产品。

  进博会上,像卡赫这样从纯进口到投资落地、本土设计、本土生产、“卖全球”的案例还有很多,进博会这些年来,不断发挥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作用,中国大市场已经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殷德生:“在世界经济仍然比较低迷的状态,中国仍然是世界上增速高的国家行列,给整个世界经济复苏、世界贸易复苏提供了动力,这是中国很重要的贡献。现在国内市场也好,科技创新也好,人力资源存量也好,产业发展也好,从全球来看,我们中国仍然处在世界的前列。从发展来看,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很多参展商把产品、技术、投资都带到了中国,那么,通过进博会,中国又给世界经济,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的建设带来了什么呢?在进博会的服务贸易展区,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也是六届进博会的“全勤生”。

  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务局(中远海运)董事会办公室总经理张志明:“比雷埃夫斯港在公元前500年就已经建成了,那时候在东西方文化交流、贸易交流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希腊受债务危机影响,比港的基础设施缺少维修保养,比港也缺乏必要的投入,比港不像原来那么瞩目,从中远海运集团2016年收购比港之后,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中远海运比港在希腊持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积极的变化。”

  希腊是首个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的欧洲国家。而比港老港新生的故事则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生动实践。如果说2016年的收购给比港带来了新生,那么2018年开始的进博会则为比港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张志明:“我们为希腊创造了4300个就业岗位,带动了12000个间接就业岗位,而且提到比港带动希腊的GDP增长占比达到了1.56%。”

  当贸易的网络被打通后,激活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这种成就是相互的,正是通过进博会的平台,更多国内企业认识了比港这个“新朋友”,也推动更多中国产品通过比港高效中转,出口至欧洲和非洲各国。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汽车。2021年以来,国产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出口增势迅猛,但运力瓶颈问题逐渐凸显。

  张志明:“第五届进博会上,比港与中远海运集团共同推出了协同发展和保障汽车贸易的新举措。进博会后,2022年11月,一艘多用途船停靠比港,卸下来的不是普通的货物,而是用特制框架箱装运的中国汽车,这些汽车在比港卸下后,通过陆路和水路分拨到欧洲其他地方。”

  在这六年里,进博会见证了比港从沉寂到新生的历程。比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取得了显著增长,2019年达到56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超过15%,创下历史新高。其中,中国贸易占比达到总箱量的40%。凭借着与中国大市场的紧密联系,比港自2019年起成为地中海第一大港、欧洲第四大港,成为中国商品出口“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一个重要枢纽。

  张志明:“我们对比港的投资建设,包括对比港经营管理的提升,这个提升最直接反映在经营效益上面,2016年8月我们收购的比港,2016年全年比港的分红是每股9分欧元,2022年每股的分红已经达到了1块04分欧元,是投资比港之前的12倍,因为丰硕的经营成果,我们得到当地社会的认可。”

  进博会作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这些年不断助力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合作共赢惠及世界。一个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互利合作与世界共享红利的中国形象越发彰显。

  殷德生:“进博会彰显的是双向开放的精神,中国大市场给世界经济复苏、经济发展,给世界企业新技术、新服务、新产品提供舞台,与此同时,中国也希望其他国家以中国为示范去开放自己的市场,形成一个全球的共同市场,大家在共享机会领域当中一起努力,共同打造包容的、可持续的世界经济体系或者格局。”

  进博会已成为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透过进博会的窗口,世界看到中国经济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韧性与蓬勃活力。在进博会这个开放的大舞台上,中国携手各国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全球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王玉西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焦点访谈:进博会 让全球共享中国机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