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楼坑”上起楼台(图)

来源:天津日报 | 2022年11月21日 13:55:01
天津日报 | 2022年11月21日 13:55:01
原标题:“大楼坑”上起楼台(图)
正在加载

  蓟州区柳子口村党员志愿者进行卫生清整活动。

  编者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初冬时节,一束思想之光洒向津沽大地,深入基层的宣讲互动涤荡思想,化为干劲的生动实践徐徐展开。

  今日起,本报开设“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专栏,派出多路记者进城乡社区、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校园、进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蹲点采访全市各区各部门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扎实推动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多形式、分层次、广覆盖地宣传广大干部群众立足本职本岗、扎根基层一线、认真履职尽责的生动事迹。用更有力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新闻作品,讲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创造新伟业的天津故事。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劳作一天,闲下来的村民走出家门,散散步,跳跳舞,掀起水上大舞台的热闹序幕。

  这是记者在蓟州区东施古镇柳子口村蹲点采访时看到的场景。

  台下约6米深“大楼坑”清波漾漾,璀璨灯光下倒映着水上高台飞檐翘角、恢弘气派的模样,也倒映着村民们一张张开心的笑脸。

  “党给我们派来驻村工作队,建起这大舞台,幸福生活得舞起来。”党的二十大闭幕后,广场舞达人吴高娃和付永明、张学淑等村民一商量,决定编排一支赞颂党的舞蹈。这不,连日来,只要新冠疫情趋缓,舞台之上,村民们就会手持花环、扇子排练,摆出“二十大好”等字样。

  可谁能想到,多年前,这里还是另一幅冷清景象──

  “七青甸、八台头、九柳子口,阴天下雨不好走”,这句流传甚广的民谚是蓟州南部三大村一度穷困的真实写照。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柳子口村常住人口3588人,村民主要以务农务工为生,是全区第九大村。据说“七八九”指街道,过去柳子口村有九条路,路路难行,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外人都不愿来。让柳子口“闻名”的还有四大蓄水坑:“大楼坑”“大四屋坑”“小四屋坑”“条子坑”,坑坑杂草丛生,像村子“大补丁”。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上级部门支持下,“水”“泥”路变真正的水泥路,四大坑有的萎缩,有的填平,但村中心面积最大、少说百岁的“大楼坑”尽管部分垫了土,建起党群服务中心和健身广场,但剩下12000多平方米坑塘依旧“坑人”。

  “四延遭,团团乱,没人走,没人转,垃圾遍地多难看。”村“两委”有心改变,但村里没产业,兜里没钱,干啥啥难。村民说,“根治‘大楼坑’,难比登天。”

  村“当家人”付建军就是想“一步登天”──

  这名自家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能耐人”,2018年当选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自那后,生意顾不上照看,一门心思为村干,可怀揣梦想,干事太难,“最难还是资金,盼钱盼得心慌。”

  2021年7月26日,“定心丸”来了。

  “头天到,黑天一宿雨,转天刚上班,就见老百姓找来,说水进他家院了。”天津港集团扶持经济薄弱村驻东施古镇柳子口村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队长欧永林和队员徐喜军、王熙凯,三人一进村就遇着“眼跟前民生”──“大楼坑”大水漫灌问题。

  来人是53岁的付新春,他家离坑近,地势又低,“坑里水漫出来,院里种的黄瓜辣椒都淹了,村干部赶紧扛抽水泵来抽。”水泵安了4个,整整抽了两星期。

  “眼前的要解决不了,还谈什么扶持!”

  “先把‘大楼坑’列入改造名单。”

  谈到“大楼坑”问题,欧永林和付建军一拍即合,可当研究其他扶持项目时,俩人却“吵吵”起来。

  村边有片废弃砖厂,形成一天然水塘,付建军想建水上乐园,欧永林一听投入直摇头,“咱资金有限,不可能立马上大工程、大项目,贪大求全,很可能适得其反。”

  研讨会一拍两散,付建军回家辗转难眠,琢磨来琢磨去,琢磨对方话在理。转天天亮,他就去找欧永林,欧永林也没睡好,两人见面,相视一笑:

  “村子在‘低谷’徘徊太久,好不容易遇‘梯子’,恨不得一步登天。”

  “村里期待振兴,心情太迫切,我们理解。”

  ……

  “头雁”与“帮手”握手,干事就有准头。紧接着,村“两委”与工作队请来老党员、村民代表,分期分批听诉求、寻招法、谋出路。最终结合“村里有什么”“百姓能干什么”“工作队能投什么”,确定了“水上大舞台”“稻蟹混养”“联合养殖”等十个扶持项目。

  相关项目紧锣密鼓铺开,大舞台最引人关注。

  起初,听说“大坑起高台”,村民们不信,“吹牛。”“看这‘迷魂汤’能灌多久?”

  不承想,经清淤疏浚、垃圾清运等系列举措后,工程7月1日正式启动,10月1日,“大楼坑”上果真出现一座总面积492平方米、12.6米高的两层大舞台。

  “大楼坑大楼坑,真变‘大楼’坑。”这一变化引发轰动,村民奔走相告,“团团乱,可以‘团团转’啦,遛弯去。”

  变的不只环境──

  “以前老百姓不认可村干部,看不到成果,没人听你的,认为我们‘抱抱麦秸、偎窝子──净闲着’。现在理解的多了,说‘搭台话’‘搭把手’的多了,人们更迫切想听党的声音了。”付建军感慨。

  头些天,全村党员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交流研讨。散会后,70岁的老党员付卫斋朝家走,路过村北修车摊,几名正下棋的村民一见他,立刻围上去,你一言我一语,“又开啥会?”“讲啥了?”“赶紧跟我们说说。”……

  26岁的村党委委员付文乔,今年以来收到30多份入党申请书,数了数,半数申请人年纪轻。“大舞台建起来,大伙儿精气神提起来,村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尤其党的二十大闭幕后,15名青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未来村党员结构偏老现象将大大改善。”

  ……

  采访临近结束,欧永林带记者登上大舞台,“明年你再来,前头广场上还会摆很多货架子。上面演出,下面垂钓,那边逛花园,这边卖农副产品,这不就契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场景么!”

  记者手记

  “小神马”回来了

  柳子口村流传着一个古老传说:村庄从前地肥水美,常引一匹小神马光顾。因为被小神马啃过的麦苗长得更好,村民很喜欢小神马,小神马也庇佑着村庄。可后来有村民乱倒污水,被溅到的小神马再没出现。

  天津港集团工作队把这个传说刻在了水上大舞台前方。原先用来警醒后人保护生态的“小神马”,如今有了更多寓意。

  从进村开始,记者就强烈感受到一股“回流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上面扶持鼓劲,基层充满干劲,乡村舞台变大,人才近悦远来。29岁的大学生付文惠,放弃优渥待遇的央企工作,今年2月回村办起家庭农场,中标村里“稻蟹混养”,第一年便喜获丰收;26岁的知名高校毕业生付文乔,去年初也返乡当选村党委委员。榜样力量星火燎原,越来越多在外打拼学习的年轻人,打听起村里是否有自己施展的空间。不仅年轻人思量,退休后在城区居住的文艺志愿者秦福中也正酝酿,打算带动文艺“正规军”回乡,为大舞台贡献“专业”力量……

  柳子口村振兴,正迎“‘马’到成功”。

编辑:程祥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大楼坑”上起楼台(图)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