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门镇看推进乡村振兴的点点滴滴—— “粮袋子”“甜罐子”里的现代化

来源:四川日报 | 2022年11月21日 15:10:45
四川日报 | 2022年11月21日 15:10:45
原标题:在龙门镇看推进乡村振兴的点点滴滴—— “粮袋子”“甜罐子”里的现代化
正在加载

  开栏的话

  宏伟蓝图催人奋进,美好前景激荡人心。当前,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正在四川省机关、企业、社区、乡村涌动,巴山蜀水间闪耀思想光辉,全省上下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即日起,四川日报全媒体启动“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大型全媒报道,深入基层,挖掘一线故事,展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生动进程。敬请垂注。

  唐广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志浩 陈宇

  一线主角:内江市市中区龙门镇党委书记殷胜利

  “你们来对时候了。我们的‘五良(良种、良田、良机、良法、良制)’融合宜机化改造项目正在收尾,改好的土地看起来非常壮观。”11月18日,四川日报全媒体采访小分队来到内江市市中区龙门镇茅蓬寺村,沿着乡间黑色泥土铺成的田间小路,龙门镇党委书记殷胜利迎面走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将在乡村振兴上坚持两手抓,一要保障粮食安全,二要以复兴内江甜文化为核心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做活龙门镇的产业文章。”谈及未来发展,殷胜利充满信心。

  守好“粮袋子”

  宜机化改造,村里新增200亩土地

  殷胜利带领我们沿着一条上坡路登上一处山丘顶部。沿途,挖掘机履带重压留下印记,显示出这里的土地刚经过改造。

  到达顶部,四面望去都是被改造好的土地,一片片跑道形状的梯田映入眼帘。龙门镇定位为优质粮油主产区,今年整合省级项目资金开展土地改造,让土地更加适合机械化作业。

  “这里是市中区第一个宜机化改造试点项目,涉及范围有1200亩。从10月中旬启动,现在已基本收尾,进展顺利。”殷胜利介绍,经过盘点,土地改造为茅蓬寺村新增200亩可机械化作业的高质量良田。

  改造为何这么快?“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土地改造,是我们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见效的重中之重,必须快步走。来现场调度,已成为镇上工作人员的日常。”殷胜利说,另一方面,讲清楚土地改造的益处,获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促项目进展更加顺利。

  当天,茅蓬寺村党支部书记黄彬向殷胜利报告了需要协调的事项:配套土地改造的农事服务中心已提上建设日程,涉及10多亩土地的转让,如何让村民更好地配合支持?

  殷胜利掏出笔记本,在纸上以“算账”形式帮黄彬理清思路。“不仅土地转让后村民有收入,等下一步农事服务中心建好后,大家种的粮食可以在这里仓储、烘干、加工,这些既能省时省力,村集体也多了收入,都是看得见的实惠,要和村民讲清楚。”

  抢抓农时,改造后的土地冒出新绿,不少地块的油菜苗已钻出来。“农业时令不等人,我们边改造边播种,已播种600亩油菜、100亩小麦。”黄彬介绍,接下来要继续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粮油生产能力。

  升级“甜罐子”

  坝坝会上共商,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上午

  10时左右,采访小分队来到龙门镇另一个重点项目——甜源蔗乡文旅项目。路口处,经过特别设计的斑马线引起记者的注意。斑马线并非通常的白色条纹,而是以甘蔗形状为轮廓。这组线条,也是龙门镇独特的甜文化符号。内江有“甜城”之称,龙门镇此前甘蔗遍地,也是内江甜文化的起源地。不过,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因为产业政策和经营等问题,内江逐渐退出制糖业,留下的甜文化成为不断挖掘的文化资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坐拥独特的文化资源,龙门镇正升级‘甜罐子’,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殷胜利介绍,今年1月,开园迎客的甜源蔗乡文旅项目,就是龙门镇的发力点。这一项目今年高峰期每天接待游客超过6000人次,带动甘蔗种植3000多亩,吸纳本地就业农户50余户。

  见到该项目负责人李少俊后,大家围着一张长条木桌坐下,一场项目坝坝会立即开始。“目前产品都是手工制糖的文创产品,二期想在实体产业支撑上有突破,已对接了工业化制糖生产线,急需找到承载场地。”对项目的升级,李少俊开门见山亮出问题。

  殷胜利给出建议:项目一期为文旅用地,不适合发展工业。“不过,车程仅20分钟的凌家镇,布局有内自合作园区(食品产业园),正好适合咱们发展,也符合区上的产业布局。”

  紧接着,围绕销量和销路问题,殷胜利一一记录项目的最新发展情况。双方讨论热烈,一直到下午1时才结束。大家有了初步思路:“在销路扩展上,除这一品牌已有的电商渠道,我们可帮业主对接内江本地的商超和酒店等。”

  合上笔记本,殷胜利立刻将自己掌握的商超和酒店负责人的微信分享给李少俊。“一件件把项目需要解决的问题落实好,才能打好甜文化品牌,让村民享受到更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好处。”殷胜利说。

  【一线声音】

  茅蓬寺村党支部书记黄彬:茅蓬寺村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土地开发利用滞后,加之农村老龄化现状,土地撂荒问题凸显,我们通过“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整合了村里的耕地,解放了村里的劳动力。即将开工的农事服务中心,将有效盘活资产,壮大村集体经济,加速提升我们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

  甜源蔗乡制糖工人胡龙玉:我们做的手工糖卖得很好,通过网络卖向全国,赚的钱补贴家用。我们镇上很重视对甜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期待我们的乡村生活能受益于产业的发展,变得更加甜美。

  【记者手记】

  以“甜”为弦 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当我们行驶在龙门镇蜿蜒的山路上,当我们跟随基层干部的视角在项目间穿梭,总有一种感受和我们的行程密切相伴,那就是——甜美。

  眼前所见是丘陵山区荒山变成千亩良田,乡村土地的美好图景由规划变为现实。闻到的是山谷微风轻送醉人蔗香,甜蜜的符号沉淀出产业焕发新生的根基。耳边听到的坝坝会,是一场谋求突破升级的“头脑风暴”。这些鲜活场景,一点一滴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晕染甜蜜本色。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是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贯彻落实的应有之义。不误农时,不误产业发展机遇,以快马加鞭的姿态奋勇争先,龙门镇的基层干部和群众正汇聚发展合力,鼓足干劲朝着更加甜蜜的生活大踏步前行。

编辑:程祥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在龙门镇看推进乡村振兴的点点滴滴—— “粮袋子”“甜罐子”里的现代化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