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2020】贵州万山旺家社区:扶贫微工厂守护楼上安居、楼下乐业的“致富梦”

来源:央视网 | 2020年11月28日 13:29
央视网 | 2020年11月28日 13:29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静远):“妈妈,给你看看我今天美术课上刚画的画”。11月26日下午5点左右,在位于铜仁市万山区丹都街道旺家社区微工厂3楼的景航服饰公司生产车间内,刚刚放学的三年级小学生馨馨背着书包,一手拿着零食一手拿着自己的画,穿过一台又一台缝纫机,迫不及待地跑向妈妈向她展示自己的新作品。

  馨馨在向妈妈展示自己的新作品(央视网记者 王静远 摄)

  馨馨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画(央视网记者 王静远 摄)

  馨馨的妈妈是一名缝纫工人,也是旺家社区众多搬迁群众之一。馨馨的学校就在不远处,每天放学后她都会来社区微工厂等妈妈下班,然后再一起回家。

  旺家花园安置点地处万山区丹都街道,占地663亩,总建筑面积109.7万平方米,于2017年开始建设,居民楼62栋,共安置思南、印江、石阡三个县的困难群众4050户17965人。

  旺家花园社区是万山区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最具代表性的安置点之一。安置点内建有便民中心、学校、综合文体文化广场、卫生服务中心、扶贫微工厂、综合超市等,配套设施完善。馨馨的妈妈称,自己工作的微工厂距离附近超市、馨馨的学校、医院、车站不超过5分钟车程,真正实现了“楼上安居、楼下乐业”。

  旺家花园社区(央视网记者 王静远 摄)

  景航服饰公司:“雁归”人员的扶贫故事

  “在厂里上班的都是旺家社区的搬迁群众,每月平均工资至少3000元。”景航服饰公司负责人廖景伟介绍称,每年公司订单平均能达到20万件左右,产值2000万余元。

  今年45岁的廖景伟是石阡县石固乡桂花村人,16岁初中毕业后就离乡务工,曾在广州、浙江、江苏等地服装厂辗转20余年。2005年,廖景伟在浙江成立服装生产公司。四年后,廖景伟作为 “雁归”人员回到石阡县,并由此开启了自己的家乡创业之路。2018年12月,景航服饰公司在旺家社区扶贫微工厂内成立。

  廖景伟表示,之所以选择将工厂开在万山区,是因为“这里不仅提供了丰厚的优惠政策,还让企业多了份扶贫责任,实现企业社会价值的提升。”廖景伟自己也曾经历过苦日子,如今他想帮助更多困难群众过上好日子。

  景航服饰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生产、销售高中档职业装、生活装、校服的专业化服装公司。在政府的扶持下,该公司有序扩大生产规模,目前已带动120名搬迁群众就近就业。

  正在忙碌工作的缝纫工人(央视网记者 王静远 摄)

  阿里大数据标注公司:探索“AI扶贫”公益新模式

  旺家花园社区创办的集体经济“AI豆计划”阿里大数据标注公司是解决搬迁群众就业的新突破,其依托于支付宝公益基金会、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在2019年共同发起的人工智能产业扶贫项目“AI豆计划”而建立,现有员工58名。

  该项目利用人工智能产业释放出的大量就业机会,探索“AI扶贫”的公益新模式,通过提供免费职业培训,让贫困群众尤其是女性成为“人工智能培育师”,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脱贫,他们也将成为中国最早一批拿到数据标注师上岗证的人。

  30岁的何贵英正在电脑前忙碌着,去年9月她作为石阡县第二批搬迁群众住进旺家花园社区。何贵英之前在广州打工,从事于餐饮行业,“每个月的工资除去开销,一年到头存不了几个钱”。而让她下定决心回到家乡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照顾孩子,“现在在家附近就能就业,每个月3000多块,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

  何贵英正在工作(央视网记者 王静远 摄)

  目前阿里巴巴大数据标注公司共解决就业118人,大部分是来自旺家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的妇女群众,人均月工资达4000元,订单年产值达1000万,让搬迁群众既实现了就业增收又能照顾好家庭。

  万山区易地搬迁微工厂产业园(央视网记者 王静远 摄)

  万山区旺家花园社区积极探索“小区建工厂”和“农民变工人”的扶贫模式,将原本用于办公阵地的楼房“让”出来,专门作为企业生产场地。通过引进简单、易学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安置点,创办扶贫微工厂,就地就近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目前已入驻贵州苗绣、阿里巴巴大数据标注公司、景航服装厂等8家企业,满足了460多名搬迁群众“楼上安居、楼下乐业”的“致富梦”。

编辑:戴萌萌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决胜2020】贵州万山旺家社区:扶贫微工厂守护楼上安居、楼下乐业的“致富梦”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