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5月7日播出):
将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经济恢复和农民增收全盘考虑、统筹规划,一年来,灾后重建使灾区百姓生活得到保障,同时还兼顾了长远发展。
这几天,绵竹市遵道镇棚花村的农家乐统一挂上了中英文对照的牌子,这让鲜李园的园主鲜天全很兴奋。
老鲜所在的棚花村地处龙门山断裂带,在大地震中所有71户人家房屋全部倒塌,老鲜苦心经营的农家乐也全毁了。曾经是当地一大产业的乡村观光旅游也在地震中受到重创。
按照著名设计院的图纸和专业人士的指导,老鲜重新盖起了鲜李园,以前,老鲜家一年的收入不过五六万,而规划重建之后一个月就有两万元,一个五一小长假,棚花村就接待了15000人。
原有的农家乐全面恢复,如今,棚花村又做起了新文章,在重建过程中着力打造年画品牌,这个刚开张的年画传习所,集年画的展示、生产、销售于一体,改变了过去一家一户的小作坊生产。而在不远处,由江苏投资2150万元援建的300亩高效农业示范园正在兴建之中。
在甘肃地震灾区,重建中注重做大优势产业,铺就富民路。
5.12地震发生后,甘肃康县的茶园、加工厂家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坏,当地重新组织规划茶园,建立良种繁育生产基地,指导茶农管理茶园,通过价格调整等政策,激发农民的积极性。现在,在地震中受损的茶叶,重又长出新芽,漫山遍野的茶园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一年间,四川建立了多个特色产业区,北川羌族自治县,20个乡镇按照一村一特色、一乡一风情设计重建。
一年间,陕西地震灾区略阳县扶持受灾群众发展种、养殖业,多种经营,预计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0%以上。
一年间,甘肃唯一的茶叶产地陇南,8万多亩受灾的茶园种植恢复到震前水平,成为当地百姓生活的重要保障。
责编: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