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6月26日播出):黑龙江、浙江通过探索建立不同形式的农业合作社,变一家一户的分散式农业生产,为有组织、成规模的集约化生产,推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今年夏天,黑龙江五常市民乐乡丰粟水稻合作社的15000亩稻田长势格外好。社员们说,以前自家单种,上什么肥、上多少都拿不准,加入合作社,除草施肥都有了标准。
五常市民乐乡丰粟水稻种植合作社社员赵开进:从有机肥,到我们各个方面的配方,都是我们合作社集体按着有机水稻需求的配比供应的,所以你不用操什么心。
这个合作社由一百多户稻农和一家投资公司在去年共同注册。合作社统一提供生产资料,农户按指导标准种植,秋后稻子以合同价卖给合作社,再整体营销。尽管还是自家的地自家种,收入却提高不少。去年,除了每公顷三万元的保底收入,稻农还拿到了20%的利润分红。
而在外出打工农民较多的浙江上虞市安家渡村,农户以土地经营权作价参股加入合作社后,可以把土地交给合作社管理,自己安心地从事其他行业,年底则能得到合作社分的粮食和利润分红。
由于有了专业化经营管理,过去两年合作社亩产比全镇平均水平多32公斤,入社农户每亩250公斤的粮食分红全部兑现,合作社的上虞四明湖大米的牌子也越叫越响。
责编:王壹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