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进入直播页面 <<<
央视网消息:“512”地震过去了整整一年,作为记者,他们用心灵、用镜头、用文字,感受着、记录着、思考着一个民族化解苦难、领悟坚强、走向新生的全过程。从地动山摇的那一刻,到一座座“伤城”,重建新生的每一天,他们在现场见证着历史。在废墟之上、镜头之外,他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经历了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5月14日下午2点,[南方周末]著名记者苏永通、马昌博、沈颖震区归来做客央视网《记者归来》栏目,讲述他们亲历的“伤城”故事,独家解析您可能没看到的“汶川一年”。
【南方周末】记者马昌博
主持人:您这次主要关注都江堰的重建,刚才谈到很多,其实有一个村子在国家重建政策出台之前村民开始自发重建,这里面有一些什么样的细节的故事?
马昌博:在都江堰市下面一个村子,当地政府具体出台很多具体政策之前,因为是这样的,农民还是觉得房子是自己这一辈子里最重要一件事情,房子垮了,我就要赶紧重新建起来。当地农民就开始有农民在没有明确政策情况下,开始自己建房子。而且这个农民有一个特点,他都喜欢跟风,他发现你盖了之后,我也要赶紧跟着盖,所以很迅速那个村子,在我印象中,大概7月份的时候已经建得差不多了,当地政府觉得很好,去开了一个现场会,学习经验。学习当地迅速重建的经验,但是在开现场会的时候发现一些问题,所以在政府灾区重建标准,防震标准,最简单的措施,出台了一个东西,但是在农民自己建的房子里面没有,但是可能是一个单独的,所以当地政府本来开现场会,学习迅速重建经验的时候,发现很多问题。后来也没有在当地再开过这种学习的现场会,后来当地政府采取一些措施,但是已经盖好的房子没有办法再拆掉,所以这个不可能的,相信任何政策都是不段尝试的问题,我一开始采访的时候,一开始修的房子,一开始做好的地方,跟后来相比,肯定不如后来成熟,包括政府做规划建设的时候,也有这个现象,刚才说的会有一些农村的重建的房屋,把城市搬过去,农民没有地方养猪,后来再建的时候把这些考虑进去。肯定需要一个过程的。
责编:田诗嘉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