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国际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热比娅获澳热捧 我们“失误”在哪?

 

CCTV.com  2009年08月25日 14:30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人民网  
专题:乌鲁木齐市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尽管墨尔本电影节已经过去了,但是冷静想想还是有一些值得我们反思的。我记得当8月初墨尔本电影节准备播放热比娅纪录片《爱之十条件》时,仅仅卖出了8张票,应者寥寥。在中澳媒体将此事炒热之后,我打电话去询问订票的情况时,据说首场的票已卖光了。此前,我问了好几个澳大利亚的朋友,问他们是否听说过“热比娅”这个人,他们都一脸茫然。澳大利亚人不关心中国的新疆问题,也不关心热比娅。但是我看到最近中澳媒体相互指责,闹得双方非常不高兴。无法沟通显然是中西方在热比娅事件上出现的问题。

  对于中国人来说,热比娅是“7·5”事件的幕后黑手,而澳方居然对此人放行,且提供舞台让其宣讲她的一套分裂言论,这显然是无法容忍的!不过澳大利亚人并不这么看。西方很多人也不这么看。他们总是持有双重标准,对恐怖主义活动也存在双重标准。若是针对中国的恐怖主义活动,在他们看来未必是坏的。而美国也一直暗地里支持热比娅搞分裂活动。如果是西方国家的反恐,它们就倾向于将反恐与人权问题分开来谈,但对中国未必如此。这无疑妨碍了他们去认识和理解中国的立场。在反对中国立场的基础上,他们自然而然会形成自己的判断。

  尽管一些西方媒体攻击我国外交官,但我们的外交官去向澳大利亚提出抗议时,仍是彬彬有礼的。他们此举在所有中国人看来,无疑是值得称赞的,并无不妥之处。然而,澳大利亚媒体、电影节组委会等机构的理解就不一样了。“bullying”如果翻译为“欺负”不失准确的话,最近我常听澳大利亚人将这个词挂在嘴边,认为他们受到了中国的“欺负”。《悉尼先驱晨报》皮特?哈特车尔的文章说,“北京指教我们,让我们感觉好像是生活在北京的政治势力范围。”《澳大利亚人报》的社论说,“中国没有权利在澳大利亚新闻审查。”之所以出现这种与中国唱反调,甚至让很多中国人冒火的论调,问题还是出在意识形态、价值观的不同上。

  首先,热比娅在“7·5”事件问题上的罪行,还没有在国外达成共识。对澳方来说,热比娅并非一名恐怖分子。其次,按照西方人认识世界的方式,事情的真相在于多渠道的信息,多种声音之下的分辨,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一个澳大利亚人这样问道:“请问该由谁来告诉我热比娅的真面目?”

  这个提问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因为西方人首先会认为中国单方面提供的并非是热比娅的真面目。在国外,我们很难去禁止外国的影视机构和媒体等传播包括美化热比娅、达赖之类的信息。我看到《环球时报》8月12日的报道中也提到,中国也强烈要求新西兰的一家电视台取消播放《爱之十条件》,而改为播放《新疆乌鲁木齐7?5暴乱:真相》。这显然和墨尔本的电影节的做法有类似之处。这种做法表达了我方的立场和抗议的姿态,但是被对方采纳的可能性却几乎为零。

  可见,要让西方人认识到热比娅是一个罪犯,肯定不是通过禁止他们去看一些“美化”热比娅的东西来达到。因为越是禁止,越是让西方人好奇,越是促使他们更多地去接受与我们反面的观点。所以,与其去堵,不如疏导,提供两面理的方式,让西方人自己形成判断。我们可以不用新西兰电视台取消播放,但是关键在于我们一定要让它同时播放《新疆乌鲁木齐7?5暴乱:真相》。如果我们能在新疆问题上形成我们强大的话语权的话,我们的听众会更多。我们可以在国外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如网络、影视、书籍和媒体等来广泛传播我们的有关新疆、有关热比娅等之类的真实信息,我想,这样西方人的选择性偏视的程度或许能有所减轻。

  相关链接:

责编:闫彬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