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6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6日报道,美国《新闻周刊》的封面专题指出,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先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之一,英国近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扮演着世界霸主角色。但今非昔比,随着国际局势跌宕变化,“日不落帝国”逐渐丧失往日的威严。如今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更令英国经济遭致命打击,一度辉煌的大英帝国已无法走出衰退泥沼。现在英国必须在世界上重新定位,例如变身为“小英国”。
金融危机对英国构成沉重打击,国债持续攀升。由于军事、外交开支巨大,英国政府在预算问题上早已捉襟见肘。无论是执政的布朗首相还是反对党领袖卡梅伦,都没有足够资金逆转经济颓势。
“泰晤士河上的冰岛”
尽管全球经济不景气几乎波及所有国家,但英国的损失却最严重。金融业务曾是推动英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部门,如今却成为一块“绊脚石”。有政治评论家挖苦英国是“泰晤士河上的冰岛”,暗指英国或许将继冰岛后成为另一破产国家。
经济上问题重重的同时,外交上也显得举步维艰。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上,英国刻意与美国步调一致,令英国掌握了更多话语权,但却沦为美国身边的附庸。随着中国和印度两大经济体崛起,以及美国转而寻求其它新伙伴,意味着英国在世界最高谈判桌上的位子越来越小,地位也日益削弱。
英国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员科恩斯说:“尽管英国是相对较富裕的国家,并且仍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但国家的实力正在走下坡。”1962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嘲笑道:“英国不再是帝国,但是现在仍然没找到自己的位子。”这句话现在又刺到英国的痛处。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海军在18世纪前后拥有世界最强大海上力量是功不可没。即使二战后萎缩成一支“地区舰队”,仍具相当实力。但前英国海军大臣韦斯特感叹道,英国海军已大不如前,很难再打一场像马尔维纳斯群岛战役那样的战争。
乏政治强人 宪制落后
英国目前的军费预算仍居世界前列,但英军在阿富汗频遭挫折,民众对战争的支持也日渐下降。而在关乎一个大国终极实力的核问题上,英国更面对渺茫不清的未来。
12年前,随着布莱尔领导的工党一举获胜,结束保守党18年的统治,布莱尔对英国的前景表现异常乐观,但他的接班人布朗上台后内外交困,近来由于国会开支丑闻曝光,使民众更蔑视政治和政客,导致国内气氛愈加阴沉。
也许在下次选举中保守党将会获胜,卡梅伦将接替布朗,但这种变化却完全没有布莱尔获胜时给民众带来的感觉。那时经济开始空前发展,移民政策使国家获益,今天早已没有当年的风采。下任首相甚至再下一任首相的任务,不仅要为英国重新定位,且要复兴过往“大英帝国”的精神。
有学者指出,英国要重振昔日光辉,大刀阔斧推行宪制改革是刻不容缓,指英国仍沿用18世纪的制度,解决不了21世纪的危机。1
英国内政外交五大问题
经济引擎抛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称,英国国债数字激增,将在未来5年内增加一倍,与国内生产总值持平。英国国家经济和社会研究协会预测,人均收入恢复到2008年初的水平需花6年时间。国防部和外交部的预算将被削减,影响英国在海外的力量。
受金融危机冲击,英国近50年来首次出现通缩。IMF指英国经济衰退将比其它发达国家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英国经济今年底会开始恢复,但会明显落后于美日等国。
外交实力削弱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处理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等问题上,步调与美国一致,英国被指没有自己的独立态度。为解决这问题,英国急于在打造软实力上下功夫。然而事与愿违,仅2004年一年,外交与联邦事务部便裁掉19个外交使团,设在美国、澳洲、西班牙等国家的领事馆也被调低级别。如今,外交与联邦事务部有4000名工作人员,较几年前减少了2000人。
国际地位动摇
在冷战期间,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把自己视为仅次于美国里根总统的世界领导人,击垮苏联,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安全环境。在布莱尔执政的10年间,英国参加了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3次战争,其军事力量仅次于美国位居第2。如今一切都变了。近年来,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美国也相应调整了外交策略,重处理好与亚洲、拉丁美洲的关系,重新考虑与英国之间所谓的特殊关系。相比之下,英国的重要性正日益降低。
军事内外受挫
近年由于财政紧张,加上伊拉克和阿富汗军事开支增加,英国政府不得不大幅削减军费,最近因英军在阿富汗的阵亡人数剧增,政府才逼不得已表示不会削减军费。尽管英国国防预算仍居世界前列,但从长远来看,军费削减将无可避免。英军皇家联合服务中心的报告显示,在未来6年内英国国防部将把军费开支降低11%。
随着阿富汗战场恶报频传,英国民众对战争的支持度也正日益下降。今年7月的民调显示,绝大多数英国百姓认为阿富汗战争是“无法获胜”,英军应尽快撤走。而在关乎一个大国终极实力的核问题上,有54%的英国民众认为政府应当彻底放弃核威慑力量。
教育开支沉重
在90年代,英国工党政府承诺扩展大学教育,开放予贫穷和少数族裔学生,打破精英阶层的垄断。但伴随而来的庞大教育经费,为政府带来沉重负担,有国会议员更公开批评开放大学门户的做法不智,就像“火车开得太快,最终将会出事”。政府在财困下,只好对大学学额实施上限,导致多达4万名申请学生失去读大学的机会。
此外,有学者和学生抱怨大学降低入学门坎,导致学术水平下滑。而由于学生人数大增,校方资源不足,唯有提高学费帮补,令大学教育越来越昂贵。
相关链接:
责编:彭伟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