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力拓间谍案似有越闹越大趋势,除了4名力拓驻华员工和一名首钢高管被国家安全部门拘捕外,据说国内有多家钢企的领导以及国际矿业巨头必拓和淡水谷亦可能涉嫌其中。
间谍案也成了国内外舆论近来关注的一个焦点。但中国媒体和经济专家对此案的讨论已经超越了案件本身,开始反思中国的经济安全问题。根据媒体最新的披露,数十家与力拓签有长协合同的钢企的资料,藏身于力拓在上海的办公电脑。这些资料涉及了企业详细的采购计划、原料库存、生产安排等数据,甚至连有的大型钢企每月的钢铁产量、销售情况也非常明晰。显然,中国钢企的这些商业秘密不是通过一般的推算可得到的,而是通过商业贿赂等手段有意识地窃取的。
问题在于,力拓为什么能够这样大面积地、长时间地窃取中国钢铁行业如此多的机密?换言之,中国钢企为什么又有这么多“内鬼”向力拓提供商业情报?这仅仅是一桩个案,还是众多案件中的一个?此案的背后,又反映了中国经济安全怎样的现实?
当一国经济规模很大,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安全的重要性就与日俱增,某种程度甚至比一般的国防机密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影响还大。
以钢铁业为例,作为工业经济的基础性原料,其价格的波动将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巨大影响。近年来,中国房价的上涨,与钢铁等建材价格的上涨不无关系。而钢价的上涨,固然有需求因素的影响,但亦是与进口铁矿石的高价格分不开的。中国是铁矿石的需求大国,进口世界一半多的铁矿石。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在与国际矿业巨头的谈判中,中国屡屡处于劣势。据悉,三大铁矿石巨头近几年从与中国的贸易中获取的溢价高达7000亿元人民币。中国钢企自然要把这庞大的成本转嫁给其他行业,并最终要消费者付费买单。
当然,我们也无须夸大力拓间谍案的影响,但从此案可以看出,中国的经济安全因下列特殊情形而面临严峻形势。
首先,在中国存在着一种奇怪的现象,对一些不该保密的或已经过时的秘密还列为机密而保护着,但是,对一些应该保密的机密却不能很好地保密起来。这方面的典型就是经济领域,在其他国家看来是经济机密的一些东西,在我们这儿却是门洞大开。
其次,境外利益集团一般通过在华机构和个人进行利益输送、政策游说以及商业情报的搜集等方式,来获取中国的经济情报。跨国企业窃取中国商业机密的方式,一是通过在华外国企业商会举办研讨会等形式,对国家有关部门的决策施加影响;二是通过在中国的渠道寻找利益代言人。几乎所有跨国公司的驻华代表,都有在相关部门或大型企业任职的经历。不仅如此,跨国公司甚至直接在中国政府内部寻求代理人。郭京毅案就是一例。郭是原商务部条法司的司长,他在草拟外商购并中国企业的法令时,为外商对中国行业龙头进行斩首式购并大开绿灯,致使中国经济安全形同虚设。
第三,由于西方掌握着国际经济的话语权和规则,为了进入国际市场,很多中国公司主动请国外投行、会计师事务所或评级机构进行咨询、审计、评级,这当中就有很多核心数据与规划等重要商业机密被其获取。
无论是商业贿赂还是通过其他方式窃取经济情报,都会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安全产生非常大的危害。所以,对越来越多的商业贿赂和间谍案不能等闲视之,必须加以整治和约束。
相关链接:
责编:唐亮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