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每日新闻与分析报》6月9日文章,原题:对中国的炒作过了头 深陷绝望的人会抓住一线希望。这或许有助于解释,当世界遭遇经济危机重创时,即便是最微弱的经济复苏迹象都会引发阵阵狂喜。倘若这种微弱希望被“中国因素”放大,正如在这个指望中国扛重担的世界上经常发生的那样,它就会一下子被吹上天。
因此,我们已无数次听到,已从衰退中复苏的中国如何以其全速增长托起世界经济;中国的人民币如何一跃变为“全能的”全球储备货币,而美元不堪创纪录赤字和投资者信心丧失的重负。还有那些愈演愈烈的猜测:中国如何充满自信地准备吃进海外战略资产,并且很快就将“拥有整个世界”。此外,评论家们似乎从中国决策者的只言片语窥测到了什么,开始大谈特谈上海崛起为首屈一指的国际金融中心。
但冷酷的现实是,所有这些都不会很快发生,甚至可能根本就不会发生。中国经济距离“救世界”还远着呢,充其量只能救救自己,而且这也取决于许多条件。没错,统计数据显示,由于大规模的经济刺激一揽子方案以及国有银行近乎鲁莽的放贷,中国经济出现了复苏。但这种经济增长的质量似乎不理想,不能激发中国进行结构调整所需要的信心。
类似的,有关“全能的人民币”的谈论此起彼伏,但还需要数十年时间,这种货币才会成为你我出国旅行时放在钱包里的那种全球储备货币。这是因为现在它都不能自由兑换,而这是激发对其信任的第一步,还有更多的其他条件。
同样,认为中国计划通过收购战略资产“接掌世界”的看法也是吹过了头。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中国公司和机构迄今的购买资产的尝试,暴露了他们的幼稚和失策,只激起了目标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
上周,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公司———甚至不在汽车行业,宣布计划收购吃油大户“悍马”品牌的消息,恰如其分地说明了中国尚未成熟的“资产收购战略”。看起来,其中首要动机在于小公司通过收购西方知名品牌来获得“国际”影响。
或许最为夸张的“中国炒作”是说华尔街遭遇的震荡将使上海迅速崛起为全球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但是,国际资本不是以这种线性方式运作的,而且不论怎样,基础的移位只会以冰川运动速度进行。
最重要的是,能够营造充满信心的大环境,比如不受限制的获取信息,转变以国家为中心的思维模式以及建立一个法制社会。中国距离跨越这道门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炒作只能行得了一时,却难以取代希望。▲(作者文卡特桑·维布,汪析译)
责编:唐亮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