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沙边境以色列一方采访的外国记者躲避加沙袭来的火箭弹(供图/艾随)
“报道的黄金时代来了——前提只有一个,只要你不要求进加沙”———
周轶君,凤凰卫视记者,2002年6月曾出任新华社驻巴以地区记者,成为当时唯一常驻加沙的国际记者。本次加沙冲突爆发以来,周轶君再次回到了她所熟悉的地方采访。由于加沙被困,她被挡在城外,昨日,她给本报传来了专稿,讲述这些天她在战争边缘的所见所闻。
围城
飞机涌向加沙
(1月4日)
头一遭,到了以色列,进不去加沙城。
抵达特拉维夫,意外发现出入境及海关人员对记者分外友善,大殊于从前,想来是记者云集之时,以色列深谙公关之要义。
傍晚时分,到达以色列南部城市阿什凯伦,跟前一拨记者交接。晚霞,浮云,红彤彤金灿灿,模糊了天与地的界限,一时想起从前在加沙办公室阳台,两年间无数次面对地中海落日,奢侈又孤独。
不容遐思,天上煞风景地响起直升机螺旋桨声。一架接一架,全部朝向加沙。
空袭已经持续8天。直升机盘旋原本并不稀奇,只是如此密集,还是不能掉以轻心。拨通加沙巴勒斯坦记者电话,他说,以色列坦克“憋”了几天之后,终于开腔,一气扔下30多枚炮弹。
赖斯今天说,我们需要“长久的,可持续的和平”。据说,2006年黎以冲突的大规模行动,也是从她这句话开始,甚至可以解读为一个信号。
子夜接近两点,以色列战机轰鸣声从窗外掠过——紧张了0.1秒,随即放松——这是在加沙边界之外,而非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