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9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12月8日发表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萨科齐会见达赖,法国之“得”可谓乏善可陈,而“失”却极为触目惊心。旅法华侨华人希望萨科齐在下一波困难的法中关系之中,以国计民生为重,以务实双赢为诉求,与中国加强政治对话与平等的意识形态领域交流,发挥想象力与政治智慧,致力于修补受伤的双边关系,早日回到戴高乐将军奠定的法中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轨道上来。
文章摘录如下:
12月6日,欧盟轮值主席、法国总统萨科齐在波兰“如期”会见了西藏流亡宗教领袖达赖喇嘛,也“如期”引起了中方的“强烈抗议”。从中国外交部“檄文”之语气看,两国关系将因此遭受重创。相信中国在“推迟中欧峰会”以外的“反击”举措,也会“如期”在近日曝光。
对萨科齐会见达赖的是与非、得与失的评论,近日持续在欧洲、法国政坛与媒体“发酵”。对法国在此事件中“得失”的盘点,对未来双边关系之影响之评估,是在此居住的旅法华侨华人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站在法国立场盘点事件所“得”,可谓乏善可陈。萨科齐总统通过几经周折,最终会晤达赖,再次凸显了与中法在主权、干涉内政、人权等意识形态问题上的分歧;向世人宣示了法国将续打“西藏牌”的决心;当然毋庸讳言,萨科齐此举也赢得了国内大量的选民支持;此举也部分地转移了公众聚焦法国经济危机困境的视线。舍此,实在找不出,法国之“得”何在。
而在“失”的层面,却极为触目惊心。
首先,使特殊的法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受到伤害。众所周知,戴高乐将军44年前率先承认新中国这一举动,为今天的法中关系奠定了不同于他国的基石。这是在希拉克任内,两国友好关系超越分歧得以达到高峰的重要原因。这一关系,曾因“圣火传递在巴黎受阻”而一度遇冷,又因萨科齐出席京奥开幕式、拒绝在8月见达赖而使“希望重燃”,最终因此次会见而面临瓦解。
第二,戴高乐承认中国,并非认同当年中国的意识形态,而是出于法国必须交好未来世界强国这一战略考量。他关于中国数十年后将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预测,言犹在耳,也可以说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7日,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在评价这一事件时,也想起了这句名言。并且补充说:法国恰恰是在中国开始强大之际,得罪了中国。忆戴高乐而观萨科齐,拉法兰这位曾经非典时毅然赴华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不觉倍感遗憾。也就是说,法国在一个最坏的时机,失去了一位近半个世纪的老友。其国家利益的流失不容低估。
第三,中国民意经过“圣火传递”之历练,针对此次事件,表现出空前的一边倒:也就是坚决反对萨科齐见达赖;大量网民发起抵制法国货。不管西方如何解读这一民意,如何在这一主流民意上加上“民族主义”的帽子,这却是一个法国人必须接受的现实,法国因萨科齐见达赖而失去了大多数中国人的好感。在中国13亿民众中,法国总统成了“出尔反尔”、“背信弃义”、“以怨报德”的代名词。能不让人对法国在民意上的“因少失多”,殊深扼腕?!
最后,就是很多观察家都指出的,法国将直接或间接丢失在华大笔经济利益。正如英国《金融时报》刊文指出的那样,萨科齐一方面提出所谓“西藏问题”,同时希望与中国保持良好经贸关系,是不现实的,属于一厢情愿。既然萨科齐以“价值观”为名,作出了“舍鱼而取熊掌(相当于舍生取义之意)”的选择,那么,“鱼”的远去就是完全合乎逻辑的了。曾几何时,萨科齐在德国总理会晤达赖而致德中关系遇冷的当口,从中国拿回200亿欧元的订单,今天,如果这些订单因同一原因而被中国拿回,就更没有什么值得惊奇之处了。法国在华经济利益的缩水,法国货在中国市场上被抵制,将使衰退中的法国经济,雪上加霜。这个“失”,也不可谓不惨重。
“生米已经做成熟饭”,法国之上述“得失”均已不可挽回。旅法华侨华人希望萨科齐总统在下一波困难的法中关系之中,以国计民生为重,以务实双赢为诉求,与中国加强政治对话与平等的意识形态领域交流,发挥想象力与政治智慧,致力于修补受伤的双边关系,早日回到戴高乐将军奠定的法中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轨道上来。
责编:汪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