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克鲁格曼目前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经济学和国际事务教授。
我国学者认为,克鲁格曼虽然在经济学上提出了很多开创性理论,但他今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可能与最近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有关。
成功预言亚洲金融危机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周业安教授认为,金融危机的出现终于成就了克鲁格曼。“他在今年获奖应该和金融危机有关,如果只是得益于其在国际贸易和新经济地理学方面的开创性贡献,为什么不给另一位权威学者迪克希特呢?所以推测下来,还是有金融危机的因素。”
克鲁格曼由于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功预警以及对如今能源危机和石油价格持续攀升的预示,被人们认为是一名成功的经济预言家。上世纪90年代,克鲁格曼因大胆预言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奠定了其作为“新一代经济大师”的地位。经济学界的许多人在当时已经断言,克鲁格曼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只是时间问题。
克鲁格曼是主流经济学派的衣钵传人和捍卫者,是萨缪尔森和索罗的爱将。但同时,克鲁格曼又是一位急先锋,敢于向任何传统理论开战。在过去十余年间,他出版了近二十本著作,发表文章几百篇。他的文笔清晰流畅,深入浅出,不仅是专业研究人员的必读之物,更是普通大众的良师益友。在公众的眼中,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众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的文笔非常好,是一名优秀的专栏作家。”周业安说。
开创性贡献众多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斌指出,克鲁格曼是当今最优秀的经济学家之一,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方面都做出了很多开创性贡献。
1979年,克鲁格曼提出了国际收支危机模型。1984年,另两位经济学家弗拉德和加伯对该模型加以扩展和简化,开创了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该理论模型认为,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和固定汇率制不相容的货币政策。因此,克鲁格曼认为国内信贷超过货币需求的过度增长,将导致中央银行外汇储备的损失。而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是有限的,在投机的冲击下,中央银行外汇储备的损失持续下降直至最终为零,固定汇率制最终将崩溃。
上世纪90年代,克鲁格曼以规模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假设前提,在迪克希特—斯蒂格利茨垄断竞争模型的基础上,认为产业集聚是由企业的规模报酬递增、运输成本和生产要素移动通过市场传导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当企业和劳动力集聚在一起以获得更高的要素回报时,存在本地化的规模报酬递增为产业群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本地化的规模报酬递增和空间距离带来交易成本之间的平衡,被用来解释现实中观察到的各种等级化的空间产业格局的发展。克鲁格曼的模型为人为的产业政策扶持提供了理论依据,产业政策有可能成为地方产业集聚诞生和不断自我强化的促成因素。
1999年,克鲁格曼又提出了著名的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形”。他认为,对一个国家而言,在固定汇率、资本的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三个经济目标之间存在“不可能三角”,即一国只能同时实现其中一个或两个目标,而不能同时实现三个。(记者 王光平)
责编:汪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