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9月5日讯 德国知名媒体主持人约翰内斯-B-克尔内尔日前接受德国之声访问,德国媒体人在北京工作了18天后感想。克尔内尔在访谈中强调,亲自去中国绝对必要,这样才能加强彼此间的相互了解。
人物背景:现年44岁的克尔内尔是德国“妇孺皆知”的媒体名人,主持不同的专栏, 烹饪、足球大赛、名人访谈等等,还为多家企业和产品做广告,他是德国电视二台的自由工作人员,拥有自己的制作公司,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克尔内尔的忙碌程度可想而知。人们对他主持节目的评价也好坏参半。尽管他曾荣获最佳体育主播奖和最佳脱口秀节目主持人金相奖等,但也有不少人指责他访谈不够深入,准备不够充分,阵营拉得太广等等。除了此次北京奥运之外,克尔内尔只去过一次北京,为报道奥运做准备。
以下是访谈摘录:
德国之声:克尔内尔先生,您好!您被视为多才多艺的媒体人,一位敢想敢干之人。您这次在北京连续工作了18天,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您在北京的亲身感受?
克尔内尔:说到中国和北京,我也是一位“勇往直前”之人,我怀着极大的期待飞往北京。从总体上来说,北京给我留下了很多积极的印象,比如奥运赛事本身、出色的组织工作,友好的北京市民,但奥运场馆内的一切则给我一种过于苍白,缺乏生命力的印象。奥运是体育界的最大盛事,情感成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人的情绪是无法事先计划和准备的。北京奥组委的准备则事无巨细,追求完美无缺,其实体育赛事无法做到这一点。人们可以组织具体的赛事,事先建造体育场馆,但运动员间的微妙关系,运动员与观众的情绪等等都无法提前进行策划和准备。
德国之声:请问,您经历的北京与您在德国获得的北京图像大体上相符吗?
克尔内尔:可以说,既是又不是。凡是涉及奥运的事情与我的期待是完全相符的。北京是一座大城市,它的问题与其他国际大城市的问题有非常相近的地方。在奥运期间,北京的交通的确非常便捷,空气也较为清新,北京市民非常友好,一切都组织有序。但我们知道,奥运期间经历的北京与往常的北京是不一样的。
德国之声:至少北京市民的友好与热情不能说完全与奥运有关吧,中国人向来善待客人,友好待客在中国是一种美德。
克尔内尔:说得不错,在大街上遇到的中国人都特别友好,遗憾的是我没有机会与他们进行深入的交谈和接触。但正如我刚才所说,置身北京就如同在其他大城市一样,像纽约,像东京,是一座友好、整洁的城市。
德国之声:那么您认为,您在德国媒体中看到的中国图像满足客观和全面的标准吗?
克尔内尔:嗯,不能说是中国图像,我无权谈中国,我没有去过西藏,新疆,长江以南地区,就连上海我也没有去过。我就到过北京。每个国家的首都都有自己的特色,与其他城市不太一样。就如同德国人讨论柏林能否代表德国的问题一样。
德国之声:在奥运期间,您负责为德国观众报道奥运,与北京普通人有过接触吗?
克尔内尔:谁是普通人呢,我觉得没有。我接触到的都是与奥运有关的人,是与外国媒体打交道的专门人员。但我曾与长期在北京生活的外国人进行了交谈,比如派驻那里的外国记者,他们对北京有更多的了解,知道奥运前的北京是怎样的,他们有资格对北京进行今昔对比。
德国之声:今昔对比的结果是什么呢?
克尔内尔:他们都很喜欢北京,都觉得在北京举办奥运是件好事。与他们一样,我也认为,奥运将对北京的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
德国之声:您在北京主持节目时曾表示,朗朗曾带您逛过北京,北京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呢?
克尔内尔:我只是在节目主持开始时顺便这么一说。其实这回跟朗朗逛北京的是我们的摄制组,不是我。当然了,我也和他在北京转悠过。他在北京名气真大,许多人都请他签名。
德国之声:在北京期间,您不会整天把自己关在演播室里吧,您没有在百忙之中去景点走一走吗?
克尔内尔:哪能不呢,我去了紫禁城,长城,还有各种各样的历史景点。我对北京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
德国之声:您看到的北京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呢?
克尔内尔:实在是太有意思了。当然,北京的一切令我感到陌生,所以印象深刻,这次北京之行让我长了见识。
德国之声:就接着您的话题,作为媒体人,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德国百姓更好地了解中国,才能使中国百姓更好地接受来自德国的批评,从而加强这种民间的互动呢?
克尔内尔:亲自去中国绝对必要,这样才能加强彼此间的相互了解。所以我认为北京政府采取的限制进京签证的措施不妥 。相互接触一段时间是加强彼此间交流的最佳方式。以我们的观点,我们有权对其他国家提出批评,尽管如此,我们认为,中国是一个很棒的国家,那里的人民真好,去中国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我认为,这一进程必须继续下去。
德国之声:您曾在北京主持的最后一次节目中表示,您想念德国的面包、奶酪、夫人和三个孩子。现在您已回到了德国,最让您留念的是北京的什么呢?
克尔内尔:说心里话。目前暂时还没想过这个问题。不过我想,我最留念的是我在北京的谈话。在许许多多的交谈中,我从各个方面了解到中国。奥运也令我怀念,因为奥运是世界体坛上的大事,对记者来说也是一件难忘的事情。
德国之声: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责编:荀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