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专稿:没有中国的八国集团是残缺的

 

CCTV.com  2008年07月10日 10:52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网  
专题:胡锦涛赴日本出席八国集团会议

    7月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日本北海道洞爷湖出席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等领导人对话会议。这是领导人集体合影。新华社记者樊如钧摄

    新华网专稿:一年一度的八国峰会再次令全世界瞩目,然而今年,这个曾经的"富国俱乐部"受到了更多的质疑,甚至其存在的必要性都成了问题。那么,来自这八个国家的专家们又如何看待本届八国峰会及这一机制本身呢?

  峰会难以摆脱"只说不做"

    西尔维·马泰利:我对八国峰会的期望不高。八国峰会每年召开一次,每次世界各大工业化国家都会讨论一些重大的经济和政治问题,会后发表一些原则性的声明,比如强调保护环境,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呼吁要求石油输出国增加产量和出口以控制油价等等,同时也可能决定向发展中国家增加数亿美元的粮食援助。

    根据我这些年对八国集团所作的一些跟踪研究,每年峰会都会作出一些"比较受人欢迎"的原则性决定,显示工业化国家领导人为此作出的政治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但是一般较少实质性决定。

    特德·盖伦·卡彭特:参加峰会的八国集团来自世界不同地区,它们各国利益不同,难以在实质性问题上进行真正的合作,因此,今年的八国峰会仍将难以摆脱"只说不做"的状况。

    此外,今年是美国总统布什最后一次出席八国峰会,其任期即将结束,八国集团的其他国家更着眼于期待跟美国下一届新总统打交道,而不是任期只剩下几个月的布什政府。

    藤仓良:近几年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较多关注世界经济和能源保障、安全局势和发展等问题,而这次的首脑会议将气候变化问题提升为最主要的议题之一。

    推出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的原因是首脑们就环境问题达成一致相对比较容易。假设谈农业问题,那么八国内部有粮食生产国也有消费国,利害关系错综复杂,根本谈不到一块儿去。比起农业、就业这些问题,环境问题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共同话题,适合作为会谈的引子。

  机制本身仍有存在必要

    马泰利:目前工业化国家代表的"北方"国家掌握了世界70%左右的财富,其中美国一国就拥有世界近三分之一的财富,因此事实上八国集团仍然在世界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一年一度的峰会虽然"务虚"成分较多,但是仍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起码可以让各国有机会就一些问题、包括彼此之间的分歧进行对话和讨论,而且峰会本身对某些问题的重视和讨论也足以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并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但八国集团机制本身并不具有任何合法的代表性,也得不到其它一些国家的认可,而且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没有这些国家的参与,峰会机制的影响力就会相对有限。

    罗米欧·奥朗蒂:八国集团为工业化国家提供了政治交流的非正式论坛。八国集团包括欧洲4个国家,即法、德、意、英,从理论上讲这4国应该代表欧盟一致的对外政策,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在诸如打击恐怖主义、石油政策等问题上,这些国家都存在分歧。在欧盟之外的美国、加拿大和日本也是在这些问题上坚持不一致的政策。因此,八国集团很难形成一致的立场。

    八国集团本来应该做的更多,但是每次会晤成果都不大。

    我认为,八国集团峰会机制应是决策性的组织,制定政策,而不只是"展示各国首脑形象的橱窗",要对现实问题作出回答。

    卡塔琳娜·格纳特:八国集团本身不是正式组织,它最初是由几个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成立的非正式论坛,其初衷是在具体事情上采取共同行动,共同解决问题。

    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八国集团在政治领域已经超出了彼此协调的范畴。八国集团在政治上试图制定对所有人都有效的标准和政策。这让人担心。因为它并不是具有全球代表性的正式机制,它不是决策机构,不能颁布法律,不能作出有国际法效力的决定。因此八国集团不是"世界政府",只是国际组织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需要"对话"而不是"新人"

    藤仓良: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从其前身1975年的6个主要工业国家首脑会议开始算起,已经历了30多年。随着中印等新兴国家经济实力快速增长,八国集团的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其对世界的影响力也相应下降。

    没有中国、印度、巴西这些国家参与,八国集团最终会面临说话无足轻重的命运。经合组织已经考虑拉发展中大国入伙,或许八国集团今后也会邀请中国和印度等国加入。

    格纳特:加拿大曾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了用G20来代替G8的建议。这个建议在理论上不错,但在政治上缺乏可操作性。八国峰会短期内没有扩大的可能,因为参加讨论的人越多,就越难达成妥协。在扩大代表性的同时,应该兼顾提高效率。因此八国集团未来的发展应该是两个平行的结构:一方面保持原有成员国不变,另一方面吸纳新的对话伙伴。

    在2007年的八国峰会上,德国倡导并启动了旨在与新兴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的"海利根达姆进程",但这一进程并不公平。"海利根达姆进程"倡议的问题是形成了两个圈子,一个是G8成员国,另一个是5个发展中大国。而且5个发展中大国仅能参与特定的话题讨论,无法涉足全部议程。但"海利根达姆进程"打造了新的对话可能,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大国有平台去加深了解,讨论重要问题,寻求合作可能。

    亚历山大·尼尔: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八国集团是一个精英俱乐部,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霸权。随着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兴起,特别是中国和印度,八国集团需要继续保持与发展中国家进行对话的体制,同时这种体制也将会加强他们之间的理解与合作。

    雷克斯·布利内:发达国家主动向发展中国家让权的可能性不大,即便是发达国家这样做了,一个本来就不成功的组织,在更多成员加入后,将如何运转是个问题。

    在一些问题上,八国成员和发展中国家有共同利益,一个更大的组织可能会更有效;但在另外一些问题上,八国成员可能持有非常不同的利益和观点。而且组织越大,举行有效的正式或非正式磋商就越难。

    阿列克谢·阿尔巴托夫:八国与中印等发展中国家进行对话,是成熟、甚至"熟透"了的问题。自从俄罗斯加入八国俱乐部以来,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印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因素,将中印拒于八国峰会门外已不可能。

    八国与发展中国家对话是全新的政治现实,也是多极世界的新体现。八国峰会作为集体合作的机制,尽管其决定不像联合国安理会决定那样具备强制约束力,但在解决政治、经济及气候变化问题上正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中国与会提高峰会威信

    奥朗蒂:如今,八国集团之外的一些国家正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经济发展很快,成为强国,应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作用。类似中国这样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没有加入八国集团是不可想像的。

    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上,不能缺少中国的参与,中国的重要性日渐突出,中国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上应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和作用。从经济角度看,中国是当今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如果不考虑将中国等有潜力的国家纳入,八国峰会将成为仅是各国首脑简单会面的场所。

    阿尔巴托夫:显然,中国参与八国峰会对话只会提高这一机制的威信,对于八国中某些国家而言,现在是放弃那些过时教条的时候了。

    中国应邀参加八国峰会对话,显示了八国有意保持并发展与中国的合作。没有中国和印度的八国集团是残缺的,它无法与国际市场上快速发展的、强劲的新力量互动。排在中印之后的是巴西、南非、澳大利亚。

    此次八国峰会讨论的高油价、高粮价、非洲发展、生态保护等全球性议题,无一例外都不可能绕开中国而得到解决。中国在应对这些全球性问题上作出了独到的贡献。

    中国在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上作用突出,中国是巨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它拥有解决国内粮食及温饱问题的丰富经验。目前,中国不仅养活本国人民,也为其他国家提供粮食,这是它在世界粮食安全方面作出的贡献。

    能源方面,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成为不断成长的能源消费大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应与中国协调立场进行合作,否则世界能源紧缺问题将变得更为严重。

    与中国开展能源合作对解决全球生态问题有重要意义。所有人都明白,在这一问题上若没有中国的参与及合作,八国集团的任何决定都不起作用。将中国纳入对话机制、在国际舞台上与中国合作、协商新技术的应用问题、设定排放指标---所有这些步骤必不可少。

    非洲是全球社会经济的问题。目前,中国正全力进军非洲,中国有权这么做。重要的是,中国进军非洲应该符合巩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需要;其他大国应该承认中国在非洲的存在,中国有与非洲开展互利合作的权利。

    中国和印度能为非洲发挥巨大作用,它们已经在建立非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平等关系、促进非洲与世界经济平等及一体化方面作出了努力。联合国需要在非洲开展大量人道主义行动,包括维护人权、消除种族灭绝、防治传染病、阻止地区冲突等,而中国与印度能参加联合国的所有行动。

    八国集团可能不会迅速吸收新成员国,因为这样做它将面临与欧盟和北约同样的结局:为增加广度而牺牲深度。但是,必须循序渐进地逐步扩大八国集团。首选的加盟对象是中国和印度。我认为,它们在最近数年内将加入八国集团,使之成为十国集团,此后还将有几个国家陆续加入。但这一机制不能快速扩张,否则会影响合作的深化。需要非常平衡地控制所有进程。

    (本网驻华盛顿记者李学军 驻莫斯科记者刘洋 驻巴黎记者严明 驻柏林记者时翔 驻伦敦记者杨川 驻罗马记者杨爱国 驻东京记者钱铮、刘浩远 驻渥太华记者杨士龙) (编辑:陶志彭)

责编:李秀伟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