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盯上“农民工”
2008年1月9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其网站上发表一篇题为“中国加强劳工管理政策”的文章。该文说,在今年夏天北京奥运会召开前,中国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中国的民工们今后在注册居住许可时将必须表明自己的政治从属关系”。
该文援引人权组织“人权观察”观察员尼古拉斯的话说,“中国这么做的动机非常明显,那就是在奥运会前将北京不希望看到的人清理出首都”。文章中还称:“所有的民工在搬出家乡时都必须向当地警方注册,表明自己是否是党员、团员、普通民众或是民主党派人士。整个注册工作将正好在奥运会开始的8月前结束。”
奥运年年初的这篇文章,让人记起两年前西方媒体对“北京奥运拟劝返百万农民工”谣言的大肆传播。
截至2007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达到1633万,流动人口540万。如何管理这样的超大城市,北京市也一直在做探索。目前北京市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主要采取把管人和管房结合起来的办法。
首都综治办主任李万钧2007年8月1日在新华网上与网友交流时明确表示:北京奥运会期间不会限制外来人口或者叫流动人口。他指出,从2006年开始,北京率先在全国调整了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即把管房和管人结合在一起,也就是把出租房的管理和流动人口的管理合二为一。
北京把管房和管人结合在一起的管理办法,在《环球》杂志记者的采访中得到了证实。居住在北京西城区的郭女士向《环球》杂志记者表示:2007年7月,居委会对她出租的房屋进行了登记,主要的登记内容是租房面积、价格、租住人的工作、职业和收入等。郭女士说:“只要租住的人有正当职业,就可以租房,没有别的限制。”
来自湖北的徐师傅在北京做家具生意已有7年了,他的生意主要是为建筑工地提供架子床、桌子等。徐师傅住在南三环外成寿寺,那里像他这样来北京做生意的外地人很多,他对《环球》杂志记者表示:“没觉得现在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以前有什么不同,登记倒是登记过两次,就是填上租的房子的面积、价格、自己的职业、收入。暂住证是要办的,以前就得办呀。”
的确,北京市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委员会2007年第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研究决定,2008年1月至5月,要结合《北京市房屋租赁管理若干规定》的实施,在全市开展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基础调查工作。
但该调查的目的是,“通过基础调查工作,彻底解决本市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问题,全面掌握在京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基础信息,为市委、市政府制定服务全市流动人口政策提供详实的依据;及时排查化解、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有效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和出租房屋管理秩序,为奥运安保社会面控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有目的都与保证城市和奥运期间的安全稳定有关,而与所谓清理“不希望看到的人”不搭界。
关于两年前那则“劝返百万农民工”谣言,北京奥委会早就发布了辟谣新闻。当年9月27日,北京市政府再次发布新闻辟谣:“‘奥运期间劝返民工’毫无根据”、“‘劝返百万民工’说法站不住脚”。
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北京市建委主任隋振江曾表示,目前在北京从事各类建设的农民工约100万人,其中参与奥运工程建设的农民工数量为30万。民工的去留主要取决于所从事的工程需要,北京市政府没有在奥运期间遣返农民工的规定,“对此,我们已多次重申”。同时,参与奥运建设的农民工在奥运工程完工后的去留问题主要由市场和企业自身的经营决策来决定,“不是由政府来决定”。
2008年,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以及北京市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北京的建筑市场也将出现一些变化。《环球》杂志记者查阅了北京市建设委员会网站发布的数据,其中2月3日公布的消息说,2008年,北京新建住房2750万平方米。记者在网站上查到的相关的一些数据显示:2006年北京住宅开复工面积7113万平方米,2007年1~6月北京住宅开复工面积5334.2万平方米,2007年全年的数据尚未公布。可以看出,2008年北京住宅建设的面积相比2006年和2007年减少。
目前,北京奥运场馆工程已基本竣工。31个比赛场馆中除国家体育场鸟巢外已经全部竣工,45个训练场馆中有44个已经竣工。
在海淀区万成华府的建筑工地宿舍,《环球》杂志记者采访了几位来自安徽的工人。他们都表示:没听说过奥运期间要“劝返”农民工,现在做的这个工程什么时候完工还不知道,也没听说会有什么安置措施。
《环球》杂志记者/陈昕晔
责编:李秀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