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南海舰队基地处长解密我海军如何维护舰载武器

 

CCTV.com  2008年02月25日 10:46  来源:科技日报  

  

  中国海军战舰和反潜机编队海上训练[资料图片]

  舰艇驰骋海战场,离不开观察通信、航行保障、精确射击。这些武器系统犹如舰艇的“眼睛”和“耳朵”,关系着舰艇的生命力、战斗力。包和平,就是一位专门让舰艇“耳聪目明”的人。

  包和平,研究生学历,南海舰队某保障基地舰载系统处处长,多次下西沙、南沙随舰保障,完成重大演习任务,足迹遍布整个南海,研制的某指控火控系统维修工作站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海军、舰队评为“装备管理先进个人”。

  从“走麦城”到“过五关”

  2005年3月,包和平由基地科技处处长调整为任务更加繁重的舰载系统处处长。上任不久,一批潜艇列入辖区范围。在装备系统工作多年的他,满以为保障起来可以像以前一样得心应手,谁知迎来的却是“走麦城”。

  那次,某潜艇参加上级组织的大规模演习,作为专门负责舰载武器系统维修与管理的“掌门人”,包和平奉命伴随保障。怕啥就有啥,就在演习前两天,潜艇声呐出现故障,收不到声波信号,不仅水下鱼雷攻击的精确度受到影响,而且危及潜艇航行安全。故障不能及时排除,潜艇就无法准时参加演习。受领任务后,包和平立即将维修指令下达到承担临抢修任务的部队修理队。然而,只有3名声呐技术人员的修理队,此时人员全在异地执行抢修任务。远水解不了近渴,不得已,包和平只好打破修理常规,向保障力量充足的某军械修理工厂求助。在军械修理厂专家技术指导下,故障虽然最终排除,但还是耽误了出航时间。

  “信息化战争战机稍纵即逝,过去打仗论年、月、日计算,现在论的是时、分、秒。如果战时还是这样专业分割式的保障模式,何谈效率。”此次的“走麦城”,让包和平感触很深。

  变“走麦城”为“过五关”。

  在包和平的倡导下,基地对现有装备技术保障力量重新“洗牌”,撤销合并了6个作用不够明显的修理车间,调配增加了9个修理中队的技术人员,使人员编成更加合理,职责分工更加明确,有限的保障力量发挥出最大效能。2005年10月,海装舰技部在基地召开了现场观摩会,受到与会人员的好评。

  现在,这个基地每年承担修理舰船数十艘,从未有因技术力量不足而影响保障任务完成的现象发生。

  从“一无所有”到“应有尽有”

  2006年初,基地承担起某新型导弹艇的舰载武器系统保障任务。

  家庭增加新成员,本应是件好事;但作为担负装备技术保障的包和平却乐不起来。因为,随着新装备的到来,保障难度随之加大。

  一天,该艇出厂后到某海域试航。为了给下步该型艇技术保障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包和平专门组织保障一线的30多名技术人员随艇出海,跟班见学开眼界。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经过实地调查了解,维修人员发现,新艇与老艇相比,新的武器装备与过去保障过的装备发生了质的区别,不可同日而语。伴随着装备的发展,需要有新的保障与之相适应,这对多年形成的保障模式不能不说是一种挑战和考验。

  对于老装备,基地都建有相应的修理车间,配有专门的维修设备和技术力量,保障起来自然驾轻就熟。而从未保障过的新装备,技术“一片空白”,这样的技术保障如果进行?

  “装备技术保障就是在不停地排除故障,如果保障力跟不上,战斗力也就无从谈起。”面对部分技术人员的畏难情绪,包和平说。

  新型艇作为部队战斗力新的增长点和遂行未来军事斗争的中坚力量,能否尽快形成保障力,直接关系到舰艇部队整体战斗力的建设和军事斗争的准备。

  如何适应新型艇保障要求,开展与之相匹配的保障手法?包和平从未来实战需要出发,未雨绸缪,超前安排,使承担新装备的各项保障准备在装备未到时却就已就绪。为摸清该艇的底数和提高保障能力,他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新艇生产厂所或原建制单位,对该艇进行详细的调研摸底;4次邀请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来基地授课;派遣25名技术骨干到新艇建造厂家、研究所和有关院校进行培训,提前掌握装备保障技术。没有新装备保障的规范性文件,他根据海军装备维修有关要求,组织人员编写了计划修理、临抢修及器材等管理规定,使计划修理工作开展有条不紊,临抢修工作开展迅速及时,器材工作开展准确无误。

  去年秋天,该型导弹艇参加演习中雷达出现故障,包和平带领基地保障人员,用自己研制的检测仪,很快检测出故障部位,确保任务圆满完成。

  从“摸石头”到“闯路子”

  去年的一次演习前夕,某型艇雷达故障。由于该装备刚刚列装不久,基地尚未对此新装备形成保障能力,无奈之下,只好向生产厂家求助。不巧的是,该工厂人手紧张,尽管包和平这边急得团团转,那边厂家就是按兵不动。

  未来战争越来越表现出军民一体化的特点,作战保障任务繁重,仅依靠军内力量无法完成任务。信息化条件下,保障基地该如何开展军民一体化保障?对于包和平来说,同样是“摸着石头过河”。

  只有下到河里,才知水有多深。近年来,包和平着眼信息化条件下复杂情况装备维修需要,在上级机关的大力支持下,基地先后与全国30多家地方工厂、科研院所签订了相关保障协议,建立“军民修理力量联合保障”新模式,明确了维修保障的职责分工和开展方法,利用地方科研院所及工业部门已形成的技术能力、生产能力和人才资源,为部队遂行应急保障任务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形成了战时军民联合保障合力。

  不久前,辖区大量舰船需要紧急抢修,在保障力量不足与装备保障任务繁重的突出矛盾面前,在军内外多家地方设备厂所的协同下,受损战舰很快修复完毕。

  在包和平的努力下,“装备技术军民联合保障中心”的牌匾即将在该基地挂起。“这是我们探索出的舰载武器军民一体化保障的新路子。”包和平自豪地说。(杨军 周亚文 李根成 )

责编:李秀伟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