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广播公司2月18日文章,原题:中国在奥运食品上力保万无一失中国北方冬天寒冷,光秃秃的土地上什么也种不了。但是,在位于北京昌平的一个农场则是另外一副景象。温室蔬菜大棚里种满了蔬菜,有辣椒、南瓜和西红柿等。
这个农场是36家被选为北京奥运期间运动员食品供应企业中的一个。它是一个模范农场,不使用化学制品,有产品现场测试系统,采用了电子标签技术,可以追踪蔬菜的来源。这也是它被选为奥运食品供应商的原因。
卫生问题高于一切
昌平农场的一位工人无意间透露了中国杜绝奥运食品被污染的方法。在她包装蔬菜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自己没戴头套,在农场经理发现前她赶紧戴上了。卫生是农场经理林远(音)最操心的头等大事,他对外国经常抱怨中国的食品安全似乎很不满。
“有些外国媒体对中国蔬菜有偏见。”他说。他举了最近与一位日本银行界朋友吃饭的例子。林回忆说:“他的一位银行家朋友从日本给他打电话,问他是如何活过来的,因为中国的蔬菜都不能食用。”“谁说的?我每天都吃中国蔬菜啊。”这位日本银行家明确地告诉他的同胞。
首要问题
林先生的那位日本朋友也许对中国持支持立场,但这件事也反应了多少外国人对中国食品保持警惕。那些人中,有不少都是为了奥运而来北京的。
“我想这(食品安全)是我们奥运代表队面临的首要问题。”澳大利亚奥委会媒体主任麦克•坦科里说。为了防止在奥运期间出现任何与食品相关的问题,澳大利亚已经对他们的运动员提出了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的建议。坦科里说:“我们已经建议他们不要买奥运村外路边小摊的食物。”
夜不能寐
话题回到昌平农场,林先生正在检查一个复杂的系统,该系统旨在确保在8月奥运期间不发生任何事故。比如,蔬菜生长在特别的土壤里,这些土壤中的杀虫剂和化学肥料含量都要较少,尽管大多数蔬菜还达不到“有机”的标准。
为了种出上好的蔬菜,公司已经派官员到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以及美国学习考察了。林经理说,他的公司已经为奥运做好了准备,但他也承认不能确保万无一失。“我担心那些我没法控制的因素,比如天气,我也担心我常用的如杀虫剂这样的东西没达到标准。”他说。
考虑到这些风险,林先生也坦诚地说自己常常晚上都无法入睡。他也不是惟一这样的人。康怡(音),奥运食品供应负责人,也受着难以入睡的煎熬。她说:“起初我感到压力很大,大得我都没法入睡。”“但是我意识到中国政府正在切实地关注这个问题,那时我感觉到的压力才小了点。”“我想去年媒体关于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大量报道,是因为中国的媒体更加透明了,”康说。(环球网 雷志华译)
责编:李秀伟